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三年级同课异构活动

发布时间: 2015/3/24 0:00:00 4181次浏览 作者: jwc

王化老师和孙秋老师进行了“有趣的乘法计算”研究,于3月16日、18日展示了这节课。

下面是她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有趣的乘法计算

王化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后反思: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有趣的乘法计算作为数学的规律一种,对学生进行巧算培养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课本,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计算验证、总结规律的好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总结规律的发现过程,总结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的得到培养。

有趣的乘法计算

孙秋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两位数与11相乘的规律,了解“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计算两位数与11相乘,“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明确计算方法。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体会数学学习的多重乐趣,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着重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计算规律的“有趣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24×15 48×15 240×15

回顾“加半添零法”

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还有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让我们一起出发。 板书:有趣的乘法算式。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一个两位数乘11.

(1)课间呈现:24×11,53×11,62×11三个算式。

2)请学生迅速算出答案。

3)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小结: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4)讨论23×11的结果。

5)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23×11=253

6)根据规律填写得数。

64×11=704

注: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百位进一。 59×11=649

总结,一句话“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并通过练习学会这句话的认知。

2.第二关:奇怪的乘数。

1)让学生迅速及时22×28 35×35 56×54

2)反馈计算结果

22×28=616 35×35=1225 56×54=3024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乘数的关系。

(4)引导学生思考此类算式叫“用头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结:两个乘数十位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它们相乘的积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德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加上一个十位上的数。

(4)出示69×61明确尾尾相乘得末两位,不够0来凑,即69×61=4209

三、拓展延伸,反复验证

1.完成教材19页剩下部分的题目。

想一想每组的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现,同头尾合十,只有当两个乘数相等时,结果最大。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利用规律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后反思:

在本节综合实践课程中,可以先创造有趣的乘法规律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乘法可以这样计算。通过独立计算、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后要去检验验证,因为小学阶段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规律要经过验证后才能用。让学生体会规律探索的一般步骤。

最后在帮助学生总结算法的过程中,用形象的话语和实际的题目进行操作验证,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感知有趣的乘法计算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