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科研信息>信息速递> 文章

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发布时间: 2011/10/27 0:00:00 6046次浏览 作者: jks

课堂教学的魅力

——华东六省一市课堂教学观摩会听课记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周善伟

千年古城,镇江,以“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的成语而闻名,听说这里的金山寺以前经常举行水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禅、律三宗诸师汇聚于此说法,是当时佛教中最大的盛典。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于10191021在镇江隆重举行,来自7个省市的15名优秀教师一展技艺。非常有幸,我也近距离聆听和接触了这次盛会,这些优质课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教学精华的“拿来学习”机会;课后的交流互动研讨虽说出现了一些争议,但对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反思。

1.教师的课上都在努力营造一些情境,让孩子在情趣中快乐学习。

如山东的王晓芳老师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将孙悟空、金箍棒故事贯穿整节课,以金箍棒的长短变化结合在毫米、分米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一种兴趣盎然状态下学习了知识。再如,还是山东的王茜老师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指挥员要想在图上准确的知道红军和蓝军所在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要素?

2.教师的教学过程都注重了关注学生学的过程。

如无锡的许科勤老师在教学《吨的认识》时,通过大量的素材:1千克的白菜、25千克的大米、10千克的水、5千克的旺旺大礼包、30千克的同学,让学生去感受重量,再推算重量。接着播放很多同学提水去灌满一个儿童游泳池的视频,一系列活动后,学生对于吨的认识是深刻的,是有意义的建构起来的。

3.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浙江的顾志能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努力让学生思考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去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始终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的框架放在黑板上(如图), 最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拉成长方形后,面积增加的是哪一部分的面积。这样的思考是能引起学生的震撼的,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深远的。

同时,专家老师也提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如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太过细腻,缺乏些粗线条,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更应该多从孩子手边的素材入手等。

两天半的听课,让我领略了不同地域,不同教材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引发我对教学的很多思考,我觉得课堂教学的魅力是:教师应该努力去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的学做好一切服务。

学习体验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厉登高

思考一:调节好课堂气氛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营造师生互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以促进教学设计高质量地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紧张,太拘谨;二是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遇到学生紧张、太拘谨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游戏、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启发,发扬教学民主,调节学习气氛。一些名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的师生交流,都能收到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课堂气氛是即时生成的,很难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察颜观色、因势利导、适时调控。

思考二:学生需要有效的学习情境。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研究的数学世界,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

教材的情境是否一定要与当地实际情境相一致,也就是学习内容是否必须“傍”着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纳入教学内容?是否城市的孩子只能学习以城市生活作为题材载体的数学知识,农村的孩子只能在解决蔬菜、家禽数量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呢?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未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世界。

有效的学习情境不应该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能仅满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也应该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能借助恰当的情境解决问题。

思考三: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对社会和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系,积累了足够的知识经验。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以“学生为本”,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学生已有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当下的体验和经验,就是教师该利用的基础,让学生自己接触、研究、探讨,满足学生的想尝试的期望,激发学习的原始兴趣,知识的生命力得到升华。

故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出更多的空间,让孩子们思考、合作、交流,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诠释,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轨迹,捕捉、追踪、显现学生由混沌到清晰,由知之甚少到全盘知晓,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呈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然结构,放大学习之,直面学习之,服务于学,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成长。

思考四: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后的猜测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1毫米随着学生对“毫米”的感性知识的丰富,猜测方法的优化,他们的分析越来越全面,估计得越来越准。通过一系列的猜想、验证,教师力求把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给孩子,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调整。教师点燃了学生猜测的导火线,扣住学生的心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他们自由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整节课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大胆进行猜测。这种猜想不仅是“我在猜”,更是“我在思”。教师让猜测插上了“思维”的翅膀,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真正体验到了猜测所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