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五年级数学组多主题开展让学课堂研究

发布时间: 2014/5/7 0:00:00 3366次浏览 作者: jks

五年级数学组多主题开展让学课堂研究

学期过半,五年级数学组在让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开展课堂研究。《找规律》、《数字与信息》、《分数的基本性质》、《圆的认识》、《方程2》等一个个课例研究中,他们感悟、实践、提炼让学的具体做法,收获可谓良多。

课堂研究产生了诸多问题,如,让学课堂中,不同类型的数学课怎样让学,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孩子积极性;怎样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环节有效实现让学;让学生展示、讨论、争鸣了,教师处于何种地位,该干些什么能促进让学走向深入,而非让课堂走向无序杂乱……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实践让大家对让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冯卫星、周善伟、段培、汤艳波等老师的一组《找规律》课堂实践,拉开了五年级研究的序幕,其间,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大家在讨论中积极对照理念、寻找方法、不断调整,课在打磨中也渐趋成熟。

如:规律怎样用学生的方式呈现,大家想到需制作操作学具、课堂展示移动的教具;规律的得出,是教师引导,还是让孩子经历由懵懂到顿悟发现历程,大家坚定地认为必须是后者……等等,问题研究指向的就是如何实现真让学

郭庆英、詹宵宵老师执教《圆的认识》,郭老师从生活中的圆引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折痕的特征,引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巧妙地设计和以前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进行对比,更准确地认识圆的特征;詹老师的课中,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画一个圆,开拓学生的思维,接着规范圆的画法,教学使用圆规画圆。利用课前准备的圆片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学生在自主探索、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成为发现者、研究者。课堂虽有稚嫩之处,理念却彰显无疑。

冯卫星老师又先后执教《数字与信息》、《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课中冯老师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每一个概念的获得都以数学活动为基础,学生体验感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听课的老师以启迪。

吴丹老师上《方程2》,从起初的以教师引导为主的课堂流程中走出来,设计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解读题目中,寻找数量关系、对比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数量关系思考、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释放,数学思维内在张力吸引了学生。

系列的主题研讨,老师们收获可谓丰厚,摘录整理一些大家的感想:

詹宵宵:《圆的认识》教后感

《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分成四块进行教学。

在教学圆的特征时,我提前给每位学生准备好一样大的圆片,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探究圆的特征,通过一样大的圆片,得出在同圆和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相等。

虽然我的设计思路清晰,但是具体上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画圆和认识圆的时候就有了冲突,因为大部分孩子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前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所以后来的课中我将画圆和认识圆部分内容重新整合,让课更适合学生。画圆时,我也忽略了一个细节,只是教会孩子怎么用圆规画圆,而没有规范画圆。圆的半径应在纸上画出,量好长度,才能更加精确。问题的暴露让我对让学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让学没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提前充分的酝酿、思考,需要课堂的驾驭、也需要教师对课堂不同情况的智慧应对。

郭庆英:《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并利用身边物体画大小不同圆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如: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边示范,边讲解圆的画法,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之前试上,发现本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学生充分认识必须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一节课根本不能完成全部内容,在五(9)班执教时就不自觉地加快速度,造成了学生印象肤浅,今后注意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并重视知识的掌握、理解、巩固。

吴丹:《感谢、付出、收获、成长——致我的第一节片级公开课》

416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和五(7)的孩子们在英语教室完成了我的第一节片级公开课。从课题的选择,到多次的磨课,再到最终的呈现,我经历着否定、重建、肯定这一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得不感谢默默关心和一直帮助我的教师团队——五年级数学组,感谢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愿意并乐意听我试讲,诚恳并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这不仅让这节公开课顺利地进行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次试上的结果比我想象的要糟糕的多,重难点完全没有把握住,课堂纪律也没调控好,无比失落地回到办公室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冯卫星老师细致地给我分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给我提供了一个大体框架,接着便是重写教案、修改课件、制作道具。第二次试上也并不理想,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例题分析不透彻,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没有将可能的答案备好等等,王德祥老师对照教案,耐心地给我指出了每一个不足之处。根据他的建议,我又试上了好几次,孙克文老师和唐春霞老师成了我的忠实听众,为我出谋划策。

这是我工作以来最累的半个月,因为准备期间穿插了班主任工作、春游等大小事务,但同时,也是我成长最快的半个月。我知道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要具备哪几个条件,我感受到拥有几个优秀的导师是多么的重要,我了解到有人会为了上好一节课而辗转反侧,我体会到只有想去认真做才能做好的道理。

冯卫星:《让我们更专业些——几节公开课后的成长与收获》

李校常说:教师最重要的师德是专业。让致力于课堂教学的老师们,深有戚戚焉。常看专业运动员比赛,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那么有范,那么美感十足,为甚么?因为专业。那就是人们千锤百炼后总结出的最恰当、最合理的处理方式,那些动作、手法、发力、技巧、步伐、套路,包括训练,统称为专业。

专业人士必有专业的眼光、专业的精神以及长期积淀的专业水平。

教学因为要通过作用学生产生效应,让其专业性变得更为隐形,也正因如此,其内涵也变得更为宽泛和丰富起来。

就小学数学来说:教材整体理解与解读、新课程和让学理念的理解与执行、教学设计的智慧、课堂语言的幽默与洗练、课堂的驾驭与调控、课堂的评价、生成性资源的预计把握与处理……等等。每一项都是功夫,都是专业,需要有志于课堂的老师们常常琢磨、时时修炼,甚至是痛苦的涅槃。

所以才有特级教师徐斌听儿童节目一个月揣摩儿童语言的故事,所以才有特级教师吴正宪那充满童趣的大估、小估、调整估、左右估、凑调估的总结,所以才有张齐华老师那么诗意盎然,又智慧迸发的课堂语言。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我把它们理解为——专业。我们需要学会更专业、艺术地走入课堂、深入课堂、驾驭课堂。

老师的课堂有范儿了、专业了,离成功就近了。专业其实也并不遥远,常常念着她、课堂练着她、课余寻觅她、不断总结她,专业的就会不约而至。

《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字与信息》连续几节公开课的持续轰炸下,让我对课、对课堂、对教师的专业性、对让学理念的操作执行上,又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其中有血泪式的教训,更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淬炼与成长。让我对数学老师的更专业有了更高的理解、渴望与执着。

感谢这一系列的课堂研究,更感谢给予我们研究思考机会的校领导和团队。

活动剪影:

整理:詹宵宵 冯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