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教学通知> 文章

科学组教研活动报道(五)

发布时间: 2015/11/26 0:00:00 3296次浏览 作者: jwc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2015年11月25日上午,我校开展了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黄璐璐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一课。课前,黄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准备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教案,准备精美的课件。课堂中,黄老师作为一名刚工作的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语言和细节的处理都可圈可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对黄老师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并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次活动很好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有力地推进了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展开。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20151125日,我在校内公开执教了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一课,这一课教材中安排的教学内容有水的5个性质: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以及溶解性,内容太多,且有的对于学生有些难度,因此这节课选择了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个性质进行教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就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而难点,我认为有两处:一是表面张力的这一概念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三年级孩子的理解水平大多建立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上,而对于水的表面还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没有切身体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了一个模拟小游戏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另一个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产生毛细现象需要有空隙的材料,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我在实验材料上,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2种有孔隙的和2种没有孔隙的,让孩子们通过比较得出有空隙的材料会使水发生毛细现象一节课下来,有成功有不足,听课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建议与帮助,下面就这节课说说我的教后感受。

一、 导入不仅要吸引学生,更要将学生带入主题。

本节课的两个主体环节是探究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那么我在设计时候将教材上安排的顺序调整了一下,先进行表面张力的学习,因为这部分的实验比较单一,用时也比较少,而毛细现象的实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同时也结合课后的拓展探究,因此放在最后。所以本节课的导入我就设计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至表面张力上,通过查找平时生活中体现表面张力的现象,我发现露珠和水滴是学生都见过的,而且关于露珠有非常美丽的拍摄视频,不仅引起学生兴趣,更能带给学生关于大自然、关于水的美的感受,因此我的导入选择了一段美丽的露珠视频,但导入绝不仅仅是引起学生兴趣就完事的,更要引发学生思考,将思维引导至课堂的主题,因此视频之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露珠会是球一样的形状,里面的水却不流淌开来呢?通过这一个问题,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导至探索表面张力上,同时也可让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最常见的现象中也会体现出我们不知道的神奇奥秘。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行硬币上滴硬币的的实验,认识表面张力后,自然就知道了露珠的奥秘。

二、 核心问题需要不断推敲打磨

课后研讨的时候,有老师提出,课堂中一些问题如露珠为什么像一个球一样?为什么硬币上的水不会留下来?为什么水会顺着纸巾往上爬等等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会不会过难,因为的确,课堂中,孩子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不着边际的,很少很少有一点点沾边,但是课堂中又不能不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因此问题应该如何提是一门学问,问题的问法需要老师课前进行仔细打磨推敲。如刚刚那些问题,简单的用“为什么”三个字问出来,指向性可能会不够明确,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其实这些问题一开始提出,并不指望学生学生能答出来,因为这是这节课通过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只要引起学生思考、达到设疑的目的就可以带过了,如露珠的形状问题,可以问学生里面的水怎么不会流淌出来呢,如果有孩子能说出一二,就让他们说,如果没有,那就说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神奇的水,这样带过并把孩子引入了课堂的整体。

三、 实验的落脚点、严谨性

这堂课是一堂实验课,科学实验讲究的是严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这点,孩子们想不到,但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例如本节课毛细现象的试验中,虽然我设计了四种实验材料(纸巾、布条、塑料薄膜、玻璃片),让孩子在试验中发现有的可以产生毛细现象,有的不可以,从而进一步比较发现有孔隙的材料中才会出现毛细现象,但是课后有老师提出,这个实验有些方面不严谨,例如四种材料的长宽高没有一直、放入红墨水的深度也不一致,这些可能都会引起学生的争议,因此有老师建议,可以做一个架子,将四种大小相同的材料放上去,然后同时放入红墨水中,深度也能保持一致,这样,实验会更加严谨些。

另外,在第一个环节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中,我通过让孩子猜想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来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但却另孩子的关注点过分聚焦在多少滴水上,而忽略了观察水的形状,虽然我在实验要求里也提出了这个观察要求,因此,可以在之前的实验猜测里不光让学生猜测能滴多少滴水,还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让实验的落脚点落在水的形状上。

四、 游戏也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这堂课有个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因此在昨晚硬币上的水的实验后,我安排了个模拟小游戏,请一组学生模拟表面的水,我模拟里面包住的水,为了不让我跑出去,孩子们需要手拉着手,形象地模拟出表面张力是指表面的水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但实际效果是孩子们似乎并不能很好的将游戏与实验贤相结合起来,课后有老师提了建议,之前有老师做过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一个一个孩子站在一张桌子上,随着孩子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自己掉下来,孩子们需要互相抱着拉着,抱成一团,可能这样设计会让孩子更加明白些。由此我感觉虽然是游戏,但如何设计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考虑的,如何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娱乐。

五、 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探究毛细现象环节的最后,我将孩子们的实验结果总结在了一张表格里,分别列出水是否往上“爬”、是否四周扩散以及材料是否有孔隙,让孩子观察表格,试图分析规律,最终得到毛细现象的概念,但我忽视的三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水平,孩子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表面的“”和“×”的规律,所以这里还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可以慢慢来,引导学生思考”代表什么,“×”代表什么,那么针对纸巾,这三个方面都是”,表示什么意思等等。老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但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将问题拆解,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