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教学通知> 文章

三年级数学活动报导

发布时间: 2015/1/4 0:00:00 3056次浏览 作者: jwc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87-89页例1和“试一试”、例2及“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蛋糕图片、正方形纸片1张、同样打的圆形纸片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

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各分得多少?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交流: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引导:小朋友们现在发现,把4个、2瓶这两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能用以前学过的12这样的数表示,那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呢?这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数——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节课先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2.演示观察,抽象概括。

引导:把一个蛋糕怎样可以得到这半个呢?小朋友在自己分一分,看看究竟是怎样分的?每人得到的究竟是多少?(学生操作)

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的其中的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说明,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分,,每人分得2份中的1份。

说明:(指着平均分的蛋糕实物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的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 。(在蛋糕图上呈现 )。

二分之一要这样写: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板书: )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大家一起读:二分之一

追问:(指着呈现了的 的这一份)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 表示?(明确平均分成2份,这是2份中的1份)

那另一份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呢?(在图上呈现“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也是二分之一呢?

指出: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他的二分之一,(呈现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追问:每份都是谁的

回顾刚才分的过程,能说说这 是怎样的到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读一读)

小结: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 。(指板书的 是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表示分成2份的这个2 叫分母(……分母)上面表示1份的这个1叫分子。(……分子)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引导: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初步认识了 ,那你能用1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他的 吗?自己折一折。再和同伴交流是怎样折的、怎样涂色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你表示的 是怎样折的?(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折法,涂色部分,呈现不同的方法)

追问:每张纸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是几分之几?谁的

比较:这些纸的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他的 呢?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

引导:你能用一张纸折出它的 吗?折一折,再相互交流。

二、迁移推广,拓展认识。

拓展认识,比较大小。

出示例2,让学生明确要求

(1) 折纸表示分数

引导:请小朋友们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一张纸片折出它的 ,另一张纸折出它的 ,并且图上颜色。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展示折纸表示出的 ,并说明表示的理由,结合交流、展示,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用圆形纸片表示的 。追问:都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一张纸表示的是它的 ,另一张纸表示的是它的

指出: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 比较大小。

引导: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板书: )你能比一比,在课本上填一填吗?

交流:这两个分数哪个分数大,哪个小?,你是怎样比出来?(板书比较结果)

指出:可以比涂色部分,看出 大于 ;也可以这么想,把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分成2份,分成2份比分成的4份的份数少,每份就大,所以 大于

(3) 折纸比较。

引导:你能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上表示它的 吗?请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交流自己折出的 ,说说为什么是 。指出: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 ,也就是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引导:请把折出的 比一比大小,看一看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在课本上填一填。

交流:你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 )怎样比出这个结果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引导:大家来观察这3个分数大小关系的式子,关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指出:当分子都是1时,可以比较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打的分数反而小。

三、应用内化,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看图独立填写分数。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后两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同样打的小方块,为什么一个表示 ,另一个却表示

指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让学生判断。

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指出:一个图形,如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 ;如果涂色部分不是平均分成4份中的1份那样大,就不能用 表示。

3.做“想想做做”第3

提问:这里条形图每个条形表示几?下面每个条形图里涂色部分可以表示几分之几呢?请你先填一填,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4.做“想想做做”第4

学生先涂色,在比较大小,交流检查有错的订正。

5.做“想想做做”第5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相互交流。

引导各小组交流自己的答案,说明答案,(必要时演示表示平均份)明确《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 ,《艺术原地》大约占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自己画一画,想一想。

学生交流,说明 怎样画的,黄瓜辣椒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交流体会。

引导: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几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有什么收获?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三年级 葛家明

《认识几分之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而视野博大,它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

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及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 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做中得到。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研讨发言:

张福强老师:葛老师教学组织严谨,能有效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王化老师:葛老师利用多媒体以及图形、纸片折一折、箭一剪,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学生参与面较广,生生互动的效果好。

徐楠老师:这节课教师教学设计合理,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学生互动较多,教学效果好。

吕超群老师:课堂教学中知识处理合理,老师的板书工整,教态亲切,能灵活的把握教材,值得我这名新教师学习。

孙秋老师:葛老师教学语言亲切,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然产生分数的必要性,有助于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

张小燕老师:这节课教师抓住重点教学,学生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说出一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学生能动手参与分数意义的产生过程,而且参与活动的时间也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