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教研活动(二)

发布时间: 2016/5/12 0:00:00 3064次浏览 作者: jwc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教研活动(二)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本学期围绕“语文课堂的有效建构”这一主题,开展了“主题先行,一课多磨”系列教研活动。首场由陈亚运老师和曹乐香老师来共同演绎,获得一致好评。近期,第二阶段的活动拉开帷幕。

422号上午第3节课,秦静芳老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执教了《秦兵马俑》。课后,何潇老师结合本组老师给出的诸多建议对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认真修改后于426号上午第3节课再次执教本课。五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了听课评课。一课多磨,使得这课的教学愈显成熟、完善,高效。

《秦兵马俑》是不仅是一篇知识性丰富的状物类散文,也是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赞美诗。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主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的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对民族先辈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课文内容离学生的认知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面对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突破难点,教学前两位老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甄选,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了的依据。

两位老师向我们呈现课堂时,她们都能 紧扣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导学生进行主话题交流。在从前接触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分类别、形象描述的方法表现秦兵马俑的特点。整篇课文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意味,两位老师借助了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是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系列活动之二,期待下一次精彩的活动。

附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这一单元,我们走进了“沙漠古都”开罗,参观了宏伟而又精巧埃及金字塔,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慧。我们徜徉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真切体会到它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今天,我们来到华夏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参观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所向披

首  魁 战车千

2、四字词语

世无双 所向披 北战 神态自

跃跃 有所思 惟妙惟 无仅有

3、语句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2)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过渡:这两句话你在文中的何处能找到?

三、梳理脉络

1、想一想:世人之所以对秦兵马俑这么高的评价,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快速读课文。

3、交流。(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4、是哪个句子告诉我们这个信息的?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人们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兵马俑,是因为兵马俑不仅——生答规模宏大,而且——生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5、它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心句,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规模宏大,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三自然段应放在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

四、主话题交流

1、抓住过渡,感悟宏大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你是从哪几方面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点拨。

1)总分

2)说明方法主要是列数字、作比较

3a.面积大

引读描写一号坑的句子,联系生活感受规模宏大,并引导学生朗读。一号坑的大,你感受到什么?读!

b.数量多 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惊讶读一读。

c.气势壮 出示几幅图,引读一行行,一列列……”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来读这句话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指导朗读。你能给它换一种说法吗?并体会哪种说法好。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有更强烈的表达效果。

5、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6、同学们想亲眼目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秦兵马俑吗?(观看秦兵马俑照片)

要求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并相互交流。

总结: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走进秦兵马俑的世界,领略千古一帝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三秦大地,一睹秦王扫六合的英雄气概,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

1、成语练习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2、内容回顾

1)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

2)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从哪些方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

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这也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

二、 主话题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类型众多是怎么样一个多法?

迅速浏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类型?

2、作者在介绍这些秦俑时,有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写?

预设:没有,课文是一种类型写一个自然段。

这是一种新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一类一类分开写,非常清楚。

3、除了要分类展开写,作者在描写不同秦俑时,还有什么相似之处?请自由读第4-9自然段,尝试发现作者的重要写作密码。

作者描写兵马俑的共同点----外貌、动作、神态(同时板书)

这种新的说明方法叫做----摹状貌

所谓摹状貌就是描摹事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4、游戏:猜一猜兵马俑。

5、学语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1)我们先选择将军俑和武士俑来揣摩一下。

请大家关注外貌动作

出示:“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有什么特点? 四字词语---威风凛凛的画面感

读出将军俑的威武。

2)来看武士俑

出示: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有何发现? 动词都换成“拿”好不好?

不好,没有变化,在简单重复。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让自己的语言更多样。

3)再看骑兵俑,这个特点更明显。

出示: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有什么发现?“着”改为“穿着”好吗? 不好,与武士俑重复

同一个句子和段落中,要避免重复,还要注意前后文的变化。

4)对兵马俑神态的描写最成功的应该是第10自然段。请认真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你发现了什么? 排比、拟人、先写神态再写心理

神态和心理往往是连在一起的,看着神态就能猜测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神态各异就代表着不同的个性。

课文中还有哪些神态描写?

依次出示:

a.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b.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c.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三、总结

出示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找出这两句话中的近义词。(释词: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像这种首尾语义重复的写作手法就叫首尾呼应。

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如此规模的兵马俑啊,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附活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