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五)

发布时间: 2016/5/24 0:00:00 2448次浏览 作者: jwc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冯慧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四字词语、关联词句体会樟树的特点,感悟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宋庆龄一身正气、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清楚地读一下课题。(提示“龄”“樟”是生字,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课题。

3.课题中有3个词语,挑选一个词语结合你预习的情况,简要说说你的了解。

宋庆龄:人名,女性,伟大,美丽。

故居:值得尊敬的名人住过的房子。(普通人曾住过的房子叫“旧居”,“老屋”)

樟树:别名:“香樟”

4.带着这些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理清脉络。

1.看样子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哦,谁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粗壮 崇敬 枝枯叶落 蓬蓬勃勃

稠密 瞻仰 繁衍后代 四季常青

指名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每个字都读清楚。 齐读

2.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老师提醒字形:四季常青:常是什么意思?所以是“常”而不是“长”

3.知道“稠密”是什么意思吗?(稠密:“密而多”,课文中写什么稠密? 树叶多我们可以叫树叶稠密,如果一个地方居住的人特别多,我们可以叫 —— (人口稠密)

4.是的。打开课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那前面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面一个自然段呢?

5.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提取重点段我们就把这篇课文清晰地分为了三个部分。这种分段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重点突破”

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

学习第4小节,感受樟树的外在美。

1.请一个同学带我们去看一下这两棵樟树(指名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樟树不高,……,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2.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能从这段话中选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相机板书: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3.训练完整地说(谁能把这些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4.知道什么叫蓬蓬勃勃吗?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5.这段话中哪些词句的描绘能让我们感受到樟树旺盛的生命力?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枝干粗壮”:想象一下,粗壮到什么程度?)

过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旺盛?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的树叶”是什么样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会绿得发亮呢?

(4)“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四季就是?讲了四季,为什么还要讲夏天和冬天呢?)

引导学生练说:

夏天,烈日炎炎,别的树木(无精打采),而樟树却(青翠欲滴);

冬天,寒风呼啸,别的树木(枝枯叶落),而樟树却(生机勃勃);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樟树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请你来读!生读,师提问:刚刚老师听你朗读时特别强调了“无论……总是……,能说说为什么要这么读吗?)——谁还想试一试?——我们一起读

师: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过渡:②同学们很会读书。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樟树蓬勃的生命力(生说)

3.师: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樟树啊,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4.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令人惊叹不已。同学们看一下,作者是怎么去描写这两棵樟树的?(指名说,评:你关注到了作者由枝到叶的描写顺序,真了不起!——仔细观察这段文字,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四字词语)

5..师:你可真善于观察!用上这些四字词语有什么好处呢?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这些四字词语,体会体会。——指名说——说得真好,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6.四字词语的运用,再加上条理清晰的描述,使得樟树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7.你们看,这就是那两棵樟树!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8.师引读第四自然段:(是啊!樟树不高,但……)真不错,很多同学几乎都记住了文中对樟树外形的这段描写。自己看着图,试着在下面背一背这一自然段,好吗?(学生自由背)——谁愿意背给大家听?(指名背)——再请一个同学来背背。(指名背,配乐)——集体背,配乐。

9.师:同学们实在是太厉害了!佩服!

、学习第5小节,品悟樟树的内在美。

1.师过渡: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我们接着来探究。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2.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这还是两棵香气拒虫的樟树可贵的樟树;永久保持香气的樟树;让虫子怕它的樟树)

3.从哪里可以看出樟树的香气永久保持?(生答------)

本身具有(与生俱来)

当它枝枯叶落时,香气在 (枯树和落叶中)

当它做成桌椅时,香气在 (桌椅中,这香气还熏染着使用桌椅的人)

当它做成书橱时,香气在 (书橱中,打开书橱,不仅有书香还有樟树的香气)

当它做成衣柜时,香气在 (衣柜中,我们的衣服上就飘拂着樟树的香气)

4.好好读读这段话,看你能不能读出那种淡淡的幽香。(生齐读)

5.师:这的确是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就-------(存在一天)

师: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6.师小结:这樟树的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就是——?(香气拒虫)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得它们。

7.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一小节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生说:其他树木容易招虫。)(请你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出示内容)这段文字整整50个字,可是一个字也没有提到樟树。为什么写这些呢?你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板书:对比)

6.小结板书:如果说“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写的是樟树的外在美,(板书:外);那么“香气拒虫”写的就是樟树的——(内在美)(板书:内)

7.你说这外在美、内在美兼有的樟树怎能不让人留影纪念呢?(出示第6小节:一起读!

四、学习第6小节,感悟写作手法。

1.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除了表达对樟树的喜爱,还想表达什么?

2.能说说你们对宋庆龄的了解吗?

3.补充介绍宋庆龄的资料。(出示资料、画面,自由读)

4.学习了樟树,了解了宋庆龄,你们有没有发现樟树和宋庆龄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指名说)

5.再来读读这段话,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那么,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5.原来,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借物喻人”。

、结束课文

同学们,宋庆龄的故居就在上海,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人的带领下去看一看。让我们去拥抱那两棵樟树,也更多地去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美丽、高洁而又非凡的一生。

附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外在美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重点突破

内在美 香气拒虫 对比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可贵之处。学习这一段,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学生自读、划线。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借助幻灯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我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最后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第五小节的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 学第五小节,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是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庆龄身上作铺垫的。讲到宋庆龄舍不得这样的两棵樟树,再讲到人们也喜欢樟树,进而让学生质疑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感悟樟树的品质,进而过渡讲到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身正气的可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认识宋庆龄这个人。通过对宋庆龄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宋庆龄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宋庆龄合影一样,等等。 整篇课文,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这一教学环节我力求引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深化中心。 遗憾的是,由于我在教学中还没完全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做得还不够,学生在理解为什么天下樟树这么多,而作者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问题时,回答也不够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