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17/3/8 0:00:00 2492次浏览 作者: jwc
五语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3月8日,我们组的姜佳鸣老师,为全校老师展示了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课多磨”的成果课。从第二周开始,本组刘静老师与姜佳鸣老师承担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一课多磨”任务,他们精心准备,组内老师出谋划策,刘校长与王宁主任也给予耐心指点,经过三次打磨,终于行成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今天,姜老师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围绕一个教学主话题开展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探究。课后,丁校长热情与姜老师交流,给予了肯定与表扬。希望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附“一磨”“二磨”教案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磨教案
(刘静)
课时目标: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通过感受人物的思想斗争展开合理大胆想象,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使人物更丰满。
3、学习本文数字描写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实,更让人赞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领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因
过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呢?
板书:原因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2、汇报交流: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结:“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源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动,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
(3)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是的,司马迁受父亲影响,从小努力读书,他还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
可以说:发愤源自环境的影响,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说的话: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1)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边读边想,这句话里的“千万不要忘记……哇” 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愿望是什么?(2)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重要原因。
(3)指导朗读:想象司马迁听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可以说,发愤源自于父亲的嘱托
三、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
1、自学课文2、3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读画出的句子。
2、生自学交流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每天忙着,忙的忘记了——(时间),忙的忘记了——(吃饭),没有忘记——(写史记),他在发愤写——(史记)
(2)、读到这儿,你认识了怎样的司马迁?(孜孜不倦废寝忘食)
(3)、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勤奋吗?
指导朗读。
3、出示对联,师生齐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二磨教案
(姜佳鸣)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提取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提取出来的几个关键词,谁来读读?
出示PPT:
身受影响 临终嘱托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忍辱负重 辉煌巨著
2、师:可以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3、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题目,你觉得哪个是题目的关键词?你觉得这个“发愤”是什么意思?
4、大家都说的有道理,词语可以通过字面推测意思,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你们看(PPT),你们发现了什么?
5、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词语,我们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探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联系上下文更深地理解司马迁的发愤。
二、精读
1、同学们,我在课文里发现这两句,觉得特别值得探究。出示PPT: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后。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指名读。你们读了这两句话,特别想知道什么?(为什么悲愤交加?为什么要活下去、完成这部史书?)
(2)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悲愤交加?
出示补充李陵事件的资料:
(2)读了这段资料,你能体会他的悲愤交加吗?这时候你还能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他的心情?
痛不欲生 万念俱灰 一死了之 一了百了
(3)其实当时司马迁也有一了百了的心情,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这样描述(出示)这其中的痛苦与耻辱是常人难以想像,难以忍受的。难怪(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后。)
(4)你能读出司马迁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吗?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评读)
(5)是的,酷刑使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使他再也抬不起头来,这怎能不令他伤心欲绝?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后。)
3、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司马迁居然是这样想的。出示PPT: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①(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②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读读这句话。
4、从开始的悲愤交加,生不如死到后来强烈的决心,是什么原因或力量让他忍辱负重地活下去,并坚持写完《史记》的呢?这就是同学们的第二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知道了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作了?
5、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想一想,都有哪些原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在读懂的基础上,试着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每个原因。准备好的,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交流,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再结合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原因。)
(1)“司马迁出生在……心里十分激动。”说说你的原因。
①黄河和长江一起,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历史就诞生在两河流域,这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司马迁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②正是在那里,司马迁从小听了许多英雄故事长大,他都听了些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故事)这些古代英雄故事仿佛在告诉司马迁什么呢?
⑤小结:因为古代英雄们在逆境中的故事激励着他,所以他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所以他想,(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
(2)“受父亲的影响……历史资料。”
①从“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知道司马迁为编写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果停止编写,前面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所以,司马迁要发愤写作。
②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司马迁为写《史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哪一处?你能不能把他给找出来?(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搜集来的资料)
③同学们,司马迁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就此放弃,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他要坚持下去。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3)“司马迁临终之时……史书哇!”
①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临终时的嘱托,所以他要发愤编写《史记》。(评:概括得准确,简洁,了不起!)
②为什么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请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司马迁父亲临终时对他所说的话,你能从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感受到些什么吗?
“泪流满面”:司马迁了解父亲没有完成史书的遗憾、痛苦; “千万不要忘记……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期望很高…
③我们来看这一段,为什么不直接写司马迁要完成父亲的遗愿,而是通过了父亲的这些语言、神态描写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份满含热泪而又沉重的遗嘱。
师:他的心中时刻铭记着父亲的嘱托,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4)“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①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
②总结指点:对,人死也要死得有价值!在司马迁看来,什么样的人是重于泰山?很么样的人是轻于鸿毛?
③同学们,在司马迁看来,如果当时他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放弃生命,那他的死就轻于——鸿毛,心里装着责任,想着别人的人,他们的死就重于——泰山。
⑤在你印象中哪些人活得有价值,死就重于——泰山的?
⑥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司马迁在逆境中所悟出的这个人生道理。
⑦小结:因为司马迁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总结:司马迁想到了英雄故事的激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所以他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你看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对“发愤”有了更深的理解。
6、(出示图)看看图中的司马迁,此时,在他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他尽力……隶字。”(引读)
(1) 这儿哪些词深深打动了你?读读。
(2)预设:“尽力克制”“埋在心底”——忍辱负重
“重又”——百折不饶 “工整”——一丝不苟
(3)抓住刚才的这些词语读好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
1、刚才我们只是读了几分钟,但文字背后,司马迁却做了整整13年,这13年他是怎么过的呢?
出示:天色微明,……
夜深人静 ,……
烈日炎炎的夏天 ,……
寒风刺骨的冬天,……
浑身疼痛时 ……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
3、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