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博客> 文章

张凡:是这一代孩子变熊了吗?

发布时间: 2018/4/9 0:00:00 1098次浏览 作者: jks

好像一夜之间就冒出了很多熊孩子,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对这类孩子的吐槽,包括对他们父母的批评,认为他们娇惯孩子,蛮不讲理。这种帖子往往人气很高,能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因为大家在各自的生活里也遇到过不少一些类似的事件。当人群的目光聚焦的时候,熊孩子这三个字也就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全社会的讨论。

是要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吗?还是反思学校教育?或是我们整个社会出了问题?

生活这么些年,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我的印象里,90后的孩子,和00后的孩子,要说最大的差别,也就是刚毕业时,我们在追李宇春,追快乐女声,而现在这个班的学生听的是tfboys,以前的孩子玩电脑,现在的孩子玩手机,玩ipad。至于其他,孩子还是那样的孩子,有时乖巧,有时淘气,并无太大差别。

再回想我们这代人,不也就这么点差别吗?大吵大闹,捣乱折腾,哪一代孩子没有?七岁八岁狗都嫌,这句老话不是从爷爷的爷爷那辈说下来的吗?怎么偏偏这代熊孩子就特别受人注目呢?

我倒觉得,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我们的生活变了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以往未有的信息融合。以前不曾十分关注的公共场所秩序、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被人关注,被人思考。换作在三十年前,上车时候抢座、插队的现象多不多?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大声说话多不多?去医院里,几十个人呼啦啦地围着医生,当你陈述自己的病情时,一大堆陌生人看着你,这种情况是不是很普遍?但这些年来,社会对这些秩序问题、隐私问题越来越关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和旁人的公共表现,自然对孩子们的公开破坏行为越来越难以容忍,急切地想要寻求改变。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人们对熊孩子、熊父母的意见多,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那么,既然有这样的社会变化作为原因,我们就因此宽容熊孩子吗?当然,对孩子应该宽容,但不是纵容。熊孩子的产生原因,究其根本,还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缺乏。儿童的天性是需要被理解的,但天性不见得都是正确的,都是值得被鼓励的。他们的好奇需要被引导,他们的破坏欲需要被安抚,尤其对家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教育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融入公共生活,让自己和他人的相处更加舒适,都是需要在幼儿阶段就要留心关注的。如果说有些熊孩子是因为祖辈抚养,老年人缺乏对现代生活交往的规则意识,只是凭着传统经验在育儿,对孩子多有溺爱,导致孩子行为失控,而另有一些孩子,他们年轻的父母受到过更好的教育,也对教育有热忱和投入,为什么孩子的行为还会出现偏差,惹来旁人不满呢?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片面地理解“快乐教育”“自由成长”,以为孩童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天然的道德豁免权,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在这点上,我更赞同波兰教育家雅努什·科扎克的观点,在热爱儿童的同时,也客观地正视儿童的不足,承认儿童需要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