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博客> 文章

《怎样滚得远》教学与反思

发布时间: 2018/5/4 0:00:00 1355次浏览 作者: jks

孙秋

在距《怎样滚得远》这节课还有一周时,我就在想:如何让孩子们准备道具,孩子们能想出搭建斜坡,使之与地面所成角分别是30度、45度、60度的方法吗?这节课对场地的要求这么高,操场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们能记录并算好结果吗? 在上课前一天,我将孩子分成6组(8人一组),向他们出示了几组生活中的斜坡,并教学斜坡与地面所成角后,让他们观看书本思考:明天我们的实验需要带什么?怎样使过程操作最简便?如何搭建斜坡?孩子们的智慧有时候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大家积极讨论之后,孩子们想到了各种问题: “既然需要测量,滚动的又感觉会很远,所以应该带那种卷尺。” “组内应该有记录的人,我们要带书本、笔。” “搭建斜坡没有很复杂,只需要用三角尺上的3个角就行了。” 这使我感到很惊喜,我赶紧追问“你能过来示范斜坡的搭建方法吗?”这位孩子示范了用三角尺和一本薄薄的书搭建30度、45度、60度角后。立刻有孩子补充:“老师,还可以用三角尺搭建90度的角,不过90度肯定是滚得最近的,就像垂直落地一样。”“还可以搭建75度角啊!用30度和45度,不过这个可能要两位同学的配合。”“我觉得30度、45度、等这些角都可以利用三角尺,但是三角尺搭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像画角那样利用量角器搭角”“在实验时应该保证大家用的工具差不多,不然有的好用,有的不好用,这样没意思”....... 经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孩子们决定我们确定了人员分配:搭斜坡2人、测量2人、滚物体1人、记录3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内的人员进行调整、再分工,并且让指定人带好需要的东西)。 我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同学用很大的木板搭斜坡,一个同学用很小的作业本搭斜坡,你觉得怎样?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样不正确,并进行总结“在实验时应该保证大家用的工具差不多,地点一致,尽量减少误差”.于是我们又多出了一些规定:搭角用小三角尺(当然有些学生要搭建出非特殊角,也可以带上量角器),圆柱体统一用我发给大家的小道具,斜坡统一用数学大册代替木板! 至于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准备带着孩子在实验中去发现,这样才更有意思。 第二天中午的午读课,操场上比较空荡,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请他们先在心里猜想你认为哪一种角滚得最远?让他们分成八组,请他们又快又好地将书本上的四个表格填起来,最多25分钟。不像平时复杂的数学题目讨论,这时的孩子分工讨论起来感觉特别有热情,最主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了。孩子们在滚得过程中,我在问:“有的小组 搭建的斜坡比较歪,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吗?”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将斜坡搭正。紧接着,我看到有小组很用力地将圆柱体推下去,立刻引导学生来围观,他们小组哪里做的不妥,孩子们纷纷表示,不应该用手用力推,应该让物体从起点自己往下滑(总结,物体自由滑落)。其他小组小心翼翼地、认真地进行实验。并且在实验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填完30度、45度、60度后,剩下的一个自我选择角的表格,孩子们还是愿意选用三角尺上的90度角、或者可以拼成的75度角。看来选择相对容易操作的过程这种本能,在孩子的身上就能看出来.在测量中,我有意提到:“有的小组测量距离的方法有些不太对,有没有哪个组觉得自己测量的正确,愿意为大家做示范的。”这时候好几个小组愿意,我挑选了一组给大家示范汇报测量方法。孩子么纷纷赞同“测量时,圆柱体要与斜坡连成一条垂直的线。” 25分钟没到,孩子们都已经完成自己所有的记录,我将孩子们领回班,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结果计算平均数。孩子们计算的热情居然很高,而且全组人都在算吗,他们说怕一个人计算的结果不准确!要知道平时让他们计算还从未有过这么高的热情和配合度!计算结果出来后,八个小组有七个小组达成一致,45度角时滚得最远,90度角滚不远。只有一个小组出线了60度角滚得最远,但依然是90度角滚不远这种结论。并且好多孩子说自己之前的猜想错了。于是我强调:“那么我们可以达成一个一致,就是角度到90度时滚得最不远!”接着又发问:“那到底科学上哪个角滚得最远呢?”这时候,有一个孩子把手举得很高,我请他跟同学们汇报:“我哥哥告诉我 ,这个经过受力分析后,应该是45度角时,物体滚得最远。”我感到很意外“你会受力分析吗?”“我不会,不过我们以后上了初中、高中什么的就会学了,我哥哥告诉我的。”“你真是个好学、记忆力好的孩子,总能记住关键的话。”我对这位同学表示赞许,并且总结:“我们现在可以说可能45度或60度角的斜坡滚得较远,但90度角的斜坡一定滚不远。以后我们还会学好多知识,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觉许多的生活现象。下面请你们来说一说生活中斜坡的应用。”不知不觉 ,在孩子们意犹未尽之时,下课了。课后孩子们纷纷围住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上这种课。”“老师,我发现数学真有意思,我特别喜欢上你的课。”....... 我总认为,受教育的过程本来就是相对不快乐的,我们在接受知识、教育、在成长中,如果能够有一些快乐的地方进行调剂,会让我们觉得更舒服,更有期待。在数学教学中更为明显,一般的知识传授、解答,似乎是为学这个知识点而学,班级里参与度真的没有那么高。但是恰恰是这为数不多的综合与实践课,让孩子能发现乐趣,感受到自己在融入数学,自己在接纳数学,也让我们老师借机组织更多的学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