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18/9/21 0:00:00 1505次浏览 作者: jwc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水平,918,我校开展了科学教研活动。

上午第一节课,邱绮晖老师执教五年级《昼夜交替》一课。邱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昼夜的存在。随后,学生在师生交流中了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呢?”这个问题提出后,邱老师给了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学生给出了多种猜测。此后,邱老师出示了太阳、地球运转的时间数据,帮助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最终,学生在动手实验和交流思考中逐步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随后,第二节课,王文娟老师执教一年级《小小科学家》一课。为了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王老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了“滚小球”的活动。同时,为了让学生记录的更高效,王老师精心设计了实验记录单,方便学生汇报。最后,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事,明白自己滚小球的活动和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相似的,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也是个小小科学家。

课后,教研组长李菲老师传达了校、区教研组长会议精神。本学期将以“让科学思维真实发生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教研活动。随后,听课老师们畅所欲言,一致认为,邱老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利用数据启发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在模拟实验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研讨中,老师们一致肯定了王文娟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听课老师们建议,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本次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在备课、上课、研讨、反思中受益匪浅,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签到表:

研讨记录: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江宁实验小学 邱绮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寻找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情况,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实验、交流、倾听。

4.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让学生了解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才能更接近真理。

5.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对昼夜交替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模拟。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对每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会不会出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手电筒、地球仪、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你们平时注意过它们吗?说说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现象?

2.学生:龙卷风、闪电、日食、月食......

3.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板书课题)

4.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白天可以称为——(昼),晚上可以称为——(夜)。现在是昼还是夜?那再过12小时呢?再过12小时呢?白天和黑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着,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昼夜交替现象”(课件出示昼夜现象图片)

5.师:请同学们思考---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和什么有关系?

6.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和地球、太阳有关,被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是夜晚)。

7.师:如果地球和太阳都静止不动,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吗?生:会/不会

8.师:那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9.生:会/不会(师生互动揭晓答案)

二、推测假设

1.介绍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一些观点。师:怎样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生:地球和太阳运动起来。

2.师: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观点。

3.以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例:他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绕着地球转动,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观点呢?因为当时的古人只能站在地球上以自己为参照点,每天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样每天观察下来的确感觉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是运动的,古人相信这个观点相信了一千多年,只要是有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还会把这个人拉出去惩罚一下,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4.古人的观点是否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5.老师请同学甲上来模拟地球,同学乙模拟太阳,同学甲不动,同学乙围绕着同学甲转。当扮演太阳的同学转动时,同学甲看见太阳时说“昼”,看不见太阳时说“夜”。

6.验证结果: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是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

7.猜测: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 各小组通过讨论大胆提出假设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8.汇报交流。

9.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转;

5)地球太阳同时自转;

6)地球自转,太阳围绕地球转。

10.收集学生的假设,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太阳和地球图片,并请各小组同学用简单的线条和箭头画出地球和太阳的运行轨迹。

三、实验探究

1.出示实验器材.

2.师:我们已经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怎样去验证我们的假设呢?生:做实验。

3.师:那把太阳和地球拿到我们的教室来做实验可不可能?生:不可能。

4.师:因此我们在科学上将一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实验要用一些物品来代替它,将这种实验方法称之为模拟实验。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地球仪,在模拟实验中,这两样东西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生: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

5.出示实验要求:

1)手电筒和地球仪保持一定的距离,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罩住半个地球仪。

2)地球和太阳要在同一个平面上。

3)我们把一个小纸人贴在中国的位置上作为观测点,观察地球仪上的小纸人是否经历了昼夜交替现象。

6.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并完成实验记录。

7.各小组成员演示模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8.找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

1)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我们发现我们提出的几种假设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哪种假设才是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短片找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播放视频动画)

2)学生观看视频,找到合理解释。

五、拓展延伸

1.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和美国,观察二者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关系?

2.当中国是白天时,巴西、阿根廷是什么时候?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教师寄语:

科学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有时候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然而人们求知的欲望不会因此止步,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也不会停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里能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真理。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江宁实验小学 王文娟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斜坡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科学一直在伴随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中科学已经种下了神奇的种子,怎样让这枚神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却是我们科学教育面临的责任与挑战。]

二、创设活动,自己动手做滚小球实验

1(出示科学家图片)那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家)(板书:科学家[建议一年级板书用正楷字在黑板贴写并标上拼音]

2仔细观察,这些科学家在干什么?(实验、观察)再仔细观察,他们还在干嘛?(记录)记录什么?出示科学的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3那我们可不可以做科学?那我们做科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那你们认为自己会不会做实验呢?

4出示滚小球。滚过没有?(出示一块绒布,绒布均匀分成4块)这里有一块布,观察一下,科学家也需要观察。(布上有线)我们把布铺在桌面上。

5出示一块木板,观察一下,这块木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凹槽)我们给它垫一个木块,这样子就做成了什么?(滑梯)

6接下来我们要(滚小球),怎么滚?看到老师的两个点吗?我们可以先放在红色的点上面,再放在蓝色的点上面,你觉得会怎样?你认为哪个远?为什么?

7那究竟哪个小球滚得远了?待会让我们去看看。还记得科学家做实验吗?除了观察、实验,还有(记录),那怎么记录呢?

8出示记录单并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红线记录。

9发放器材,学生分组组装器材。

10每人要做几次实验?每个小组能不能控制好实验次序了?

11学生按次序实验并记录。

12有记录吗?有发现吗?谁愿意把记录分享给我。

13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与发现。(哪个滚得远)(当我们的小科学家在发布他的发现时,我们要注意听噢)你能解释一下吗?

14回顾刚才做的实验,如果你真的会做实验,那么(出示图片)这个实验你会做吗?(斜坡的高度不同)怎样将斜坡变高了?(积木横摆)那小球摆哪儿了?(红色的点)

15学生每个人做两次,并记录。

16学生汇报并尝试解释自己的发现。

17其实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在400多年前曾有一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曾经做好,那么伽利略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8伽利略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发现?(有外力才能让它停下来)

[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做实验是学生上好科学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体验快乐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关注的。]

三、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1今天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知道了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那再回顾一下,我们小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这些过程,有没有观察?你观察了什么?有没有做实验?有没有记录?有没有发现?那我们能不能叫大科学家?那我们叫什么?(小科学家)还要再小一点(板书:小小)

2其实,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你知道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呢?闪电又是怎么发生的?

3但是科学家也不是万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比如说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实实在在的看到外星人,也没有任何物品能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4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今天找不到答案,不代表明天找不到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5今天我们是小小科学家,也许等你长大了,我可以把小小两字擦掉,老师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希望你们好好上好科学课。

[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勇敢无畏的探究,呵护他们的童心,引导他们的行动,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大科学家!]

《昼夜交替》教学反思

江宁实验小学邱绮晖

本课的学习,重在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领会昼夜更替的现象的成因,在实验中观察地球是如意河自西向东进行转动,在实验中了解时差存在的原因。教师通过实验启发学生、教导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实际探究方面下工夫,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题地位,重难点突破有方。 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球在宇宙中旋转的三维动画,或多加入一些地区对比性问题,比如:一位在青海的同学和一位住在黑龙江的同学通话,他们都说自己看到了日出,那个说得对呢?教师创设一定情境,帮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昼夜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猜测,提出质疑。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合作能力得到培养,通过实验,学生对昼夜成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昼夜交替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现象。但是成因很多同学不定知晓。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现;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教学中围绕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有关的事实展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有效性,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气氛不断的激励学生敢于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始终注意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为探究的动力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有效教学的动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范围估计不足。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模拟实验展示验证假想的部分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考虑,对学生、对教材要更深入的了解,运用更多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

江宁实验小学 王文娟

作为刚入职的新教师,于本周二在一年级5班新授《小小科学家》一课,对此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师心中要装有全体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心中要装有学生,不只是一名学生而是全班学生。在这节课过程中,有两节教学片段,第一个是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前的观察,我提出的问题是“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块布有什么特点”“这块塑料板有什么特点”学生只要回答出我期待的答案,我就会觉得我的目标达成了,既然有学生能回答出来,那其他学生肯定也知道。这是我的片面认知,有一点以偏概全,把个别学生的正确回答当做所有学生都会。(同时这也暴露的我在设计问题时的缺陷,问题设计得太过于宽泛)第二个片段是在第一个实验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更高的问题,试图让学生根据动画自行设计实验。这样的要求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过高了,实践表明确实如此。全班只有一两个学生知道该如何设计。而我也就是只要有学生回答出我预期的答案就觉得任务完成了,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班级剩下的学生,其他学生是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的。换个角度想,也许那两个学生能回答出来也许并不是在本节课上科学思维得到了发展,而是在他自己的前概念中就已经有相关的知识而已。所以,在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心中装有全体学生。

二、让学生在科学课上思维得到发展

在这节课之前,我在教学中一直将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然而在科学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亲历科学家做科学的过程,知道小学生也可以做科学。但是我在授课的过程中太过于注重实验结果的显性获得,觉得学生能得到这样的实验结果就真的体验到科学家的工作了。但是当我问他们科学家都做哪些工作的时候,学生其实回答不上来,说明学生对科学家的工作并没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只是做了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实验结论,科学思维并没有得到发展。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倾听与表达的好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很多习惯尚未养成。譬如倾听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把自己的想法藏着掖着,不愿与人分享也不愿倾听别人的想法,只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但是我们应当培养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遇到好的想法可以充实自己,而遇到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可以用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反驳的观点,这毒愿他们今后科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