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四)
发布时间: 2018/12/16 0:00:00 897次浏览 作者: jwc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四)
11月下旬,一年级备课组开展了《日月明》的一课三磨教学活动。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我们先进行了集体备课,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11月26日,张远丽老师进行了《日月明》的教学研讨课。张老师的课分成了两大块。第一部分,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 第二部分,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认识“明”字。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接下来,多种形式的朗读开始了:范读,指字跟读,学生自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合作读,去拼音读等等。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11月27日,邰昭娟老师进行了《日月明》的第二次教学研讨课。邰老师在第一次教研课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合作探究,进行了更多会意字的渗透教学。 出示“明,尘、从、众、双、林、森”,教师提出学习探究的对象:认识一个汉字,不仅要知道它的读音,还要知道它的形状、结构、笔画、意思。让我们从这些方面研究一下这些汉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别看孩子们小,他们交流的内容很是丰富多彩:这些汉字都是由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的;这些汉字组成了上下结构如“尘”,左右结构如“明、双、从、林”,品字结构如“众、森”;笔画发生了变化,如“尘”上部的“小”,竖钩变成竖,“从、双、林”左边的“人、又、木”,捺要变成点;新字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
11月28日,赵晓明老师进行了《日月明》的第三次教学研讨课。因有了前两节课的研讨,赵老师的教学设计越发优化了。这节课上的亮点是游戏:猜一猜。看看图,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课件演示: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尘:尘土飞扬;男:男人在田里出力;休:人靠在树下休息。会看图猜字了,赵老师又引导同学想像画面。师点拨:鲜──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江南水连天,鱼儿味道鲜;塞北羊儿肥,羊儿味道美。有意思吗?如果你们也想起一些儿歌也可以来告诉大家哦!尖──找找看身边哪些东西是尖的?看看这些尖的东西都长什么样?看图猜字会了,看字想画面也会了,再请大家猜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什么字?拿出卡片,师引说。 你能给“众”也编个字谜吗?展示课件,游戏识字,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识字的情趣,使字义的理解变得形象有趣,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
三次研讨课后,我们又进行了识字课教学的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愉悦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以达到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汉字,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组成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已经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大胆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从而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