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活动(五)
发布时间: 2018/11/26 0:00:00 835次浏览 作者: jwc
2018年11月14日,两周一次的“一课多磨”校本教研活动在报告厅二楼举行。上午,蔡妍、陈亚运两位老师在分别在报告厅二楼执教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和《少年王冕》。下午3:40同样在报告厅,举行了“一课多磨”备课组微沙龙研讨活动。洛南县跟岗学习的语文老师们以及江宁实验小的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二年级备课组的蔡妍老师执教《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蔡妍老师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把自己当做种葫芦的人进行思考。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发展。
第二节课由五年级备课组的陈亚运老师执教《少年王冕》这一课。学生对于此类人物传记性文章大都比较重情节,关注故事内容,人物经历,而对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文章语言比较容易忽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采用“读中悟情法”,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坚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触摸王冕的内心,仔细体察生活,调动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背后的意思,深刻地感受到王冕一颗难能可贵的孝心。
下午的微沙龙研讨活动也是精彩纷呈。老师们虽然非常年轻,但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以下便是老师们磨课过程中的研讨内容: 二年级备课组的研讨:
高洁老师:听了这节课,我主要讲一些生字上面的建议。 1.《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8个,二类字11个。教学中,老师重点学习“葫、芦”,读好轻声,通过偏旁认识葫芦是一种植物。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在讲解花谢的谢这个字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的谢谢这个词语中谢字的含义,有助于孩子区分不同情形下谢字不同的涵义。 3.在学习棵这个字的时候,可以回顾《棉花姑娘》这一课里面认识的颗字,有助于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把相似的字放在一起学会区分,可让学生自己想记生字的办法,把课堂交给学生。4.还可以通过汉字结构来讲解,比如想的心字底,还有上面右半部分的目字,可以说那个人眼睛看着蚜虫心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5.最后比较一个一个和一个个的不同的时候,不要急于得出答案,引导孩子多读几遍,问问题的方式也要改变,应该说一个一个和一个个哪一个用在句子里更好。
宋淼淼老师:听了这节课,我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谈一下建议。 1.《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可以采用角色换位学习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习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在品读2.3自然段后最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吴文娟老师:听了这节课,我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谈一下建议。 教学课文时,可以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比如教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或者利用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再通过反复的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王婷婷老师听了这节课我主要从如何指导阅读和理解寓意谈一下建议。 1.讲到“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语气词使用方法的表达,用延长语调来读会更好,老师也可以示范朗读。 2“你快治一治吧!”这里的感叹号应该让孩子理解到的一点是,邻居知道蚜虫不治的危害,所以邻居觉得很严重,要读出劝告的语气。 3.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比较难,在最后讲解的时候孩子听起来比较吃力。我认为只要跟孩子讲清楚葫芦藤上长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没有去消灭蚜虫,所以后来蚜虫越来越多,蚜虫把葫芦叶子上的营养全部吃光了,葫芦的叶子就开始慢慢变黄了,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这些关系,所以没有收获葫芦,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再加上种葫芦的人没有听取劝告,这点比较容易阐述。
总结:精彩的课堂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师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的结果,通过这堂课的展示以及课后老师们给予的意见和真诚的点评,我收获许多,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提高,讲解不能过于着急,要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主地学习,学以致用,把课堂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小问题,多反思。小课堂就会有大智慧。 五年级备课组的研讨:
陈瑶老师:赵老师的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课堂教学目标清晰,设计了主话题: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感悟王冕的形象。听课后,我也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第一,赵老师将字词教学环节放在了最后,但本篇课文多音字较多,如“闷”、“供”等,进入课文之前应梳理这些易错的字音字形,多音字可采用据义定音的方法判断读音。生字词可让孩子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提醒,教师稍作点播。第二,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叙事条理清晰。可让学生找出表示王冕年龄的词句,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来梳理文章脉络,还能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之后,教师做写法上的提升点拨:在写人物传记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选取对人物最有影响的典型事件。
宋赛成老师:赵老师在执教王冕和母亲的对话时,通过填空的形式,启发学生想象,落实说话训练,进而体悟王冕的孝顺懂事。赵老师还能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是主话题: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表述不够准确,有些指向不明。不如改成: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学生再围绕这一话题,深入文本,品读语言。在教学第二段王冕和母亲对话时,不妨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情况学会宽慰。
王宁老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富有思维含量的语用能力,需要用一定的文体意识找寻文中隐藏着的语言规律。用文体意识观照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应对文体语境中的不同表达及不同年段中的同类文体加以关注,让学生的语用能力朝着更为本真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直面文本,对文本提供的意义进行分析解释,然后关注语义内部的规律或特定语境下的得体表达,引导学生认识特殊表达与特定文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才能实现语言运用。在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增加思维含量,就得关注文本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重点挖掘文本在不同文体语境下的独特“意蕴”。
研讨结束,蔡文璨老师和许慧老师就蔡妍老师和陈亚运老师的两节课谈了自己的看法。洛南县的教师代表也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最后,丁雪飞校长对此次校本教研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