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四)

发布时间: 2018/12/3 0:00:00 844次浏览 作者: jwc

913日上午,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何潇老师执教了年级组的公开教研课《爱之链》。

《爱之链》是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小说中的三个人物:乔依、老妇人、女店主(乔依的妻子),彼此之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细节并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却好像是上帝,对这一切全都知道。而那些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的细节,却往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

教学中,何潇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后,关注文本语言,用心发现、感受一下那些“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关注文本中情节的独特构思,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

六年级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了听课、研讨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小说的教学,紧扣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展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会更开放,收获也颇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初步感知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8.爱之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 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 指导书写“袜”、“餐”。

3.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打开书,一边读,一边思考。

4.交流

三、品读小说情节中的“细节”。

1.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仔细读一读这篇小说,用心感受一下那些“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可以在边上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专心阅读写体会,教师巡视。

3.交流的时候,先说一说你所发现的那个“人物不知道”的细节,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一个细节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补充。

4.全班交流:

预设(一)老妇人不知道的

预设(二)女店主不知道的

预设(三)乔依不知道的

总结:读小说,就是要在这些细节中去感受、去体验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

四、感悟小说的结尾。

1.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的结尾。

2.假如结尾最后一句话这样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杰克……”,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奥巴马……”,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3.生交流,点拨:

小说的情节发展预示女店主的丈夫必然就是乔依。这种巧合,合乎每个善良人的心愿。

4.所以,小说的题目就叫《爱之链》,这链条上有乔依、老妇人、女店主,还有谁?

评价:这就是小说《爱之链》的价值!

五、感悟小说的环境描写。

(一)品读第一处环境描写。

(二)品读第二处环境描写。

(三)学习给结尾加一段环境描写。

教学反思:

《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 文章极其细腻的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细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就被深深的打动了。文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令人感动。尤其是结尾处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揭示了生活中这样一个说法:好人有好报。

这样一篇充满爱的文章,又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怎样让学生充分感悟,受到感染、启发呢?如果咬文嚼字,每一处细节都细细品味,显然是不可能的。40分钟的课堂,必须有所舍弃,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而我本人最突出的缺点就是分析过细,虽然可以呈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但节奏过慢,拖堂则是明显的缺憾。所以,我首先应该把握的是,避免繁琐分析,考虑怎样在四十分钟之内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既然文章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一特点。文章前后照应巧妙,在理解课文时,一定要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感悟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方法。第三,我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因为人与人的互助互爱,生活那么美好,即便是遇到困难,但困难总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

那么,怎样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流畅,既能抓住细节描写,又不拘泥于琐碎的分析呢?我想,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让细节从他们的口中流出。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

当然,这节课还存有很多遗憾。第一,学生对细节的把握理解还不够,许多感人的细节给忽略掉了。比如第一节环境描写很重要,但学生在理解老妇人的心情时,就没有联系其中的语句,许多学生忽略了“荒无人烟与第一节的照应。还有比如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语,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等等。而为了在40分钟完满结束,我也没有过多提醒,只是抓住重点细节引导学生讨论。第二我给学生准备了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因时间关系没有读,我觉得对理解女店主的话也是有帮助的。第三、对于学生把握不好的环节,我喜欢反复启发、引导,直至自己认为满意为止。比如第四节的学习,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学生说的有些雷同,却很少抓住具体的语句展开想像,只是泛泛的蜻蜓点水似的描述,我就又启发启发,多叫起来几名同学说,掺了一些时间。其实有些问题,学生可能暂时理解不透,以后会慢慢消化理解的。这一点,也许我没有遵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