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一)
发布时间: 2019/4/27 10:47:33 768次浏览 作者: 王心悦
4月11日上午第二节课,雷娟老师在三(6)班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它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又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纵观雷老师的课堂,好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雷老师课堂上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外在特点时,学生抓住枝干粗壮,四面八方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通过品读“伸”、“稠密”、“亮”等词语体会樟树的旺盛生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朗读,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樟树生命力的顽强。
雷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常青”的意思,冬天…夏天…不仅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还训练了学生语言表本领,将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关联词的运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雷老师以读促讲,把“无论 ……总是…… ”“即使……仍然……”,“只要……就……”等关联词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指导背诵的同时,实现了语言积累运用。
在品读了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以后,自然地过渡到樟树的另一个特点:香气永存。这时雷老师没有直接从树的特点引到人的品质上,而是先补充了宋庆龄的事迹资料,在学生对宋庆龄的精神品质有了了解之后,再把樟树的可贵精神和宋庆龄的精神品质联系起来,不露声色,悄然无声,让学生在幽幽树香中,品味宋庆龄的一身正气、永葆革命青春。最后老师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指导润物无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总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足以看出雷老师平时训练有素,真正以学生为本。
附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一、读题、解题
1. 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清楚地读一下课题。
2. (提示“龄”“樟”是生字,都是后鼻音。在预习的时候,你是怎么记住“龄”这个字的呢?)
3. 齐读课题。
4. 课题中有3个词语,挑选一个词语结合你预习的情况,简要说说你的了解。
宋庆龄:人名,女性,伟大,美丽。
故居:值得尊敬的名人住过的房子。(普通人曾住过的房子叫“旧居”,“老屋”)
樟树:别名:“香樟”
5. 这篇文章到底是写树还是写人呢?
(学过课文以后,你一定会有更准确的理解。)
二、检查词语
1.出示词语:粗壮 崇敬 稠密 瞻仰
枝枯叶落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繁衍后代
①指名读。很好,字正腔圆,看来你的预习的很认真。
②在读这些词语时,哪个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请你带着大家读准这个词。
2.齐读
三、检查朗读,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樟树?
2.课文4、5小节具体描写了樟树,那前面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后面一个自然段呢?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提取重点段我们就把这篇课文清晰地分为了三个部分。这种分段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重点突破”。
三、探究樟树
1.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谁再来读读不舍之情(点红:舍不得)
2.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请大家看学习要求:请大家默读第4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3.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说说。
相机点红:枝干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1)稠密什么意思?想象稠密的样子。
(2)相机板贴四字词语: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这是两颗( )的樟树。
4.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些四字词语读起来很有画面感,读了这些词语,仿佛蓬蓬勃勃的樟树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四字词语。
5.现在请你们再把这些四字词语放到句中去读一读。自由读,开始。
6.是啊,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樟树是那么蓬蓬勃勃;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樟树是那么蓬蓬勃勃;在秋叶凋零的秋天,樟树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樟树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作者在这里只是巧妙地运用了一组关联词,就写出了樟树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你还能怎样填呢?
无论( )还是( ),樟树总是那么( )。
7.接下来,让我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把这幅画面永久的记在脑海中。指名读。这小节从什么角度写樟树的?(板书:外形)
8.(出示图)看到这样的画面,还能记得书上的描写吗?试着一起来背一背,音乐。
9.这两棵樟树那么蓬蓬勃勃。难怪宋庆龄说——(生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过渡:这两棵樟树不仅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还有什么可贵之处呢?学习要求:请大家默读第5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语句,用心体会。
1.自学,小组交流。
2.指名说: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呢?(板书:可贵)
点红句子:(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提炼词语并板贴:“香气永久”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香气永久保持吗?
我们来配合着读读这两句话。老师读黑色字,你们齐读红色字。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当它做成桌椅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做成衣柜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这的确是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2)点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提炼词语并板贴:“香气拒虫”
3. 这是两颗( )的樟树。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可贵之处就是-----
4. 追问:这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别的树?
对比,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5. 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且拒虫的可贵之处,难怪宋庆龄说——
6.小结。根据学习内容,练习把句子说完整具体、全面。
四、借物喻人
1.出示最后一段,人们总喜欢在这里留影纪念。更重要的,这还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看到这两棵樟树,必然要说到一个人,是谁呢?对,她就是宋庆龄。
2.请你结合前置性作业中的阅读资料,谈谈你对宋庆龄的了解。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读完之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3.原来,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借物喻人”。
4.老师这里有两组词,你能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连一连,判断一下用什么物喻什么人呢?
5、带着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结束课文
同学们,宋庆龄的故居就在上海,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人的带领下去看一看。让我们去拥抱那两棵樟树,也更多地去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美丽、高洁而又非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