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19/4/29 15:07:14 673次浏览 作者: 郭永宁
4月9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三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祁梦珊老师指教《认识24时记时法》。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记时法,主动探索、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转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命题。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祁老师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电视台的节目预告单,从学生对节目的开始时间的交流,自然呈现出超过12时的时间,从而逐步探索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计时方法的不同,感受到生活中计时的重要性。
祁老师对彩条图的处理,让钟面的时间和时间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了。对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区分这两个1时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教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办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祁老师把第2个彩条(标有0-12),接在第1个彩条后面,很自然地这儿不能再用原来的上面的数字表示时间了,自然接着往后数、记时,13时应运而生。祁老师自制教具,将钟面和时间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比单纯课件的效果要好。
研讨记录:
唐春霞: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记时法,主动探索、发现并理解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把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转换。这个课我以前也上过,感觉很难上。关于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引入和比较。其实,我一直还是有困惑的,按照教材的设计,似乎这个普通记时法应该是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实际上,普通记时法这5个字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学生根本不习惯用“什么时候几时”这样的说法,他们的经验就是钟面上是几时就说是几时。所以,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板书的功能,强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不同,突出24时记时法的简便,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用24时记时法。
汤燕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祁老师对彩条图的处理,让钟面的时间和时间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了。对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区分这两个1时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教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办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祁老师把第2个彩条(标有0-12),接在第1个彩条后面,很自然地这儿不能再用原来的上面的数字表示时间了,自然接着往后数、记时,13时应运而生。祁老师自制教具,将钟面和时间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比单纯课件的效果要好。
奚玉燕:我接着汤老师的说,想到24时计时法要用13时,而普通计时法要加上时间词“下午”,就是为了能够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表示不同的时刻。但是祁老师却没有沟通“下午1时和13时之间的联系”,如果这儿能够及时沟通起来的话,那么钟面时间和时间彩条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推理知道下午2时与14时之间的关系,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就不言而喻了。
徐芳:练习内容很丰富,既有学生喜欢的“添画时针”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了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对24时记时法的感性认识,掌握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葛家明: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注意避免教师的权威者的角色影响,设计的问题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通过教研,当我们真正走近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思考、去实践的时候,会见到不一样的风景。
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24时记时法
祁梦珊
教学目标:
1. 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谜底引入
师出示谜语“什么东西不等人”
揭示谜底:时间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年月日中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新授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时间单位。一天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一天这样的时针要转几圈?分别是从什么时候走到了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问题,并利用钟面演示。
(2)出示节目预告单
引导孩子发现14:00,并让知道的孩子指出这里的14:00就是下午的两时,是用24时记时法记时的。
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24时记时法”。
让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揭示24时即时法和普通记时法
指出研究24时可以利用钟面来研究。
(1)演示一天时针是从夜里12:00/凌晨0:00走到中午12:00,并利用直条演示0到12时。让孩子说说几个重要的时间。进行两种不同记时法的对比。
(2)联系直条探究“下午1:00”可以说成多少。为什么是13:00?
从中午12时又过去了一个小时。
指出24:00既是一天的开始又是一天的结束。
挑几个时间让孩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讲解演示的第一排带有时间段的时间是普通记时法,又叫做24时计时法。
第二排的时间是24时记时法。
指出:现在明白节目预告单中为什么会出现大于12:00的时间了吧。
(3)出示一天中第一圈的时间的两种不同记时法,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4)出示一天中第二圈的时间的两种不同记时法,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5)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记时法,并说一说理由。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思考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指出钟面上的一个时间表示两种不同的时间,要区分第一圈的时间还是第二圈的时间。
五、拓展延伸
(1)你还在生活的哪些地方见到24时记时法。
学生举出例子,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2)了解“地球一小时”。
指出保护地球,应该全球恶劣天气。
(3)观看有关24时计时法的视频。
六、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本课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学生要理解24时记时法,应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相应的转化。学生对于普通记时法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新旧知识的不混淆都是本节课所要突破的地方。
我在引入新课上采用了激活生活经验,设疑引入。优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但缺点是利用两个钟面和谈话了解24时计时法在内容上重复,教学上感觉花了大量时间,不利于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在第二环节中,我采取了演示观察,认识新知。本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认识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并能进行相应的转化。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新知识的或许更多需要学生的积极探讨,自主参与。并没有落实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初心,学生的观察、思考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由于时间的限制,练习巩固、拓展应用环节没有得到一一落实。所以我觉得真正上好一节课,不仅在于课前的准备,更要在于对课堂的把握,其中包括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控场能力等。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