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19/6/3 16:38:50 753次浏览 作者: 汤燕波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4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三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汤燕波老师执教《认识面积》。

汤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粉笔盒入手,引出并认识物体的面,然后过渡到黑板面、讲台面等,重点指导学生怎么去摸一个面。接着对比两个面,引出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从而引出面积的含义,比一比周围物体面的面积,并且把这个面画出来,教学中通过看、比、听、摸、画等环节,从立体到平面,从面到图形,从周长到面积,从模糊到清晰,汤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有层次的串在一起,逐步深入。尤其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教师的巧妙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这是学生对面积概念的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 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是学生对面积大小的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汤老师准备了充分多的学具,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索,观察法、重叠法、数格子、铺地锦、剪拼法、画格子等方法,全是学生研究出来的。汤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尝试、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面积的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参与中逐渐形成。 

人的发展为本,已经成为汤老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4.JPG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者  汤燕波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3.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由粉笔盒引入,说明是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引出面的概念,并让学生指一指,初步感受指面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画一画,比较周长和面积。

    找一个物体的面画到纸上,有什么办法?

    画出来的物体面的面积其实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画出来的线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那么面积在哪里?学生涂色。

    2.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每个小组提供出了不同的研究材料有方格纸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等等若干个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明确比较面积时要用相同的物体或图像去摆

    用圆形铺时,圆形个数不能代表图形的面积。

    初步感受用小正方形铺比较合适,感受面积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想想做做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想想做做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想想做做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

     

     

    四、反思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学生画一画物体的面在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正方形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只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环节还需要给学生给多的时间去发现去交流去表达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