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19/6/3 16:38:50 718次浏览 作者: 汤燕波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二)
4月26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三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组内教研活动,汤燕波老师执教《认识面积》。
汤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粉笔盒入手,引出并认识物体的面,然后过渡到黑板面、讲台面等,重点指导学生怎么去摸一个面。接着对比两个面,引出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从而引出面积的含义,比一比周围物体面的面积,并且把这个面画出来,教学中通过看、比、听、摸、画等环节,从立体到平面,从面到图形,从周长到面积,从模糊到清晰,汤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有层次的串在一起,逐步深入。尤其是在画一画这个环节,教师的巧妙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这是学生对面积概念的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 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是学生对面积大小的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汤老师准备了充分多的学具,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索,观察法、重叠法、数格子、铺地锦、剪拼法、画格子等方法,全是学生研究出来的。汤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尝试、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面积的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参与中逐渐形成。
以人的发展为本,已经成为汤老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者 汤燕波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由粉笔盒引入,说明是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引出面的概念,并让学生指一指,初步感受指面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画一画,比较周长和面积。
找一个物体的面画到纸上,有什么办法?
画出来的物体面的面积其实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画出来的线是这个图形的周长,那么面积在哪里?学生涂色。
2.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每个小组提供出了不同的研究材料,有方格纸、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等等若干个,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
明确:比较面积时要用相同的物体或图像去摆。
用圆形铺时,圆形个数不能代表图形的面积。
初步感受用小正方形铺比较合适,感受面积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教后反思:
《认识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面的大小。利用身边的材料引领学生理解不同的面各有大小的基础上,顺势指出物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注意让学生边动手摸面的大小,边用语言准确表达,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接着通过学生的举例,学生画一画物体的面,在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时,我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比较面积的方法,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在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时,考虑到后面学习的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小正方形量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相同的单位去度量,既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只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环节,还需要给学生给多的时间去发现、去交流、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