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研组活动报道(四)
发布时间: 2019/6/20 10:42:03 746次浏览 作者: 杨萍
品德教研组活动报道(四)
6月3日,我们学校品德组杨萍老师在二年级九班执教了《我是一张纸》。
这节课以猜谜语导入,用谜语导入,既有趣又自然,孩子们都很喜欢。
接着, 活动一“你能找到我吗?”让学生找身边的纸,发现生活中的纸种类很多,用处很多。再给它们分分类,总结发现: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纸。
“我从哪里来?”这一环节,采取对比发现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纸的方便。这样,对后面纸从哪里来,情感的铺垫就深刻了。
最后以儿歌总结,既可以对整节课进行回顾与梳理,也轻松活泼。
以下是课堂教学设计。
我是一张纸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杨萍
一、课程标准内容
《我是一张纸》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第6条“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以及第7条“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两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触手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纸张的来源及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纸张来之不易,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也较少。在他们的意识中,纸是最普通平常的东西,而不明白纸张的来之不易以及浪费纸产生的环保问题。为了保护环境,社会、个人,应该明白如何节约使用纸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纸张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初步掌握节约用纸的方法。
难点:了解纸张制作过程,体会纸张来之不易。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箱、课件、任务箱、任务单、剪刀等。
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纸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纸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感受纸的重要性。
2、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体会纸张来之不易,明白纸张与资源的关系,初步树立爱护资源的意识。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谁来读谜面?
(出示谜语。)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纸)
2、对,就是纸。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和纸有关。(师板书《我是一张纸》)让我们来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活动一:你能找到我吗?
1、大家瞧,“纸”来了,它有话对你们说。(播放音频)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回答)
2、同学们很厉害,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纸。这有四幅图片,里面都有纸,你能找到它吗?它藏哪了?
3、除了这些地方,生活中还可以在哪儿发现它呢?
4、生活中的纸种类很多,用处很多。如果给他们分分类,该怎么分呢?
5、小结:纸张可以用来印刷,文化生活中也有它的身影,可以用来包装,还有一些特种纸。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纸!
三、活动二:我从哪里来?
1、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板书:无处不在)是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在过去没有纸的时代,人们是使用什么来写字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图片:龟甲、兽皮、石片、竹简、丝绸等)
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上面所出示的东西上写字,与在纸上写字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样的大小,谁能书写的内容多?同样的内容,谁更方便被携带?同样的文字,谁更方便书写?(学生自由回答)
3、同学们,没有纸的时候,书写很不方便。人们在用竹片写字的时候,有时候写一篇长的文章,需要让人抬着过去。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才能够用轻便的纸来写字。同学们知道纸张是怎样做出来的吗?那可要经历复杂的过程啊!(视频讲解造纸过程。)(板书:来之不易)
4、猜一猜,谁可以成为纸的原材料呢?
5、造纸工人们就是把这些材料变成纸浆原料,最后造出了纸。那关于纸浆原料,老师这也有一段资料,请同学们看看。看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
6、是的,现代造纸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但是仍需要大量的树木来作为原料,给本来就很稀缺的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纸、树木与环境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纸无处不在,纸张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用的纸,大部分来自树木。每天,全世界的人们都会使用大量的纸,对纸张的消耗实际上是对树木的消耗,大家看!(播放视频)
2、看完,你想说什么?
五、儿歌总结
是的,所以,我们平时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最后,我们以一首儿歌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与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自觉加入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七、板书设计:
课时一:
研讨活动记录
活动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