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 文章

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五)

发布时间: 2022/10/22 11:40:35 484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优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二)

为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响应本学期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安排,进一步完善家常课示范机制,形成本校家常课教学方式优化的改革经验,江宁实验小学科学组于10月18日上午,聚焦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接续上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开展主题为“优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二)”的集体教研活动。李菲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明亮与黑暗》,科学组教师到场观摩了本次公开教学。

b01683c50c032c265e9b912751f1973

李菲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放了一张漂亮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学生发现透过盒子上的小孔无法看到里面的景象。于是,李菲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看到盒子里的照片呢?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接着李菲老师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尝试使用提出的方法,看到盒子里的景象。之后,李菲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出:要有光,才能看到物体,顺势引出“光斑”的概念。接着,李菲老师出示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学生发现光斑有小变大。学生推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可能和什么有关。之后,李菲老师出示了由架子、铁架台组成的教具,指导学生使用教具,来研究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距离白纸距离远近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当中,手绘光斑的大小,比较光斑先后的亮度,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念。最后,李菲老师通过询问学生,愿意选择哪种情境下去看书,进一步渗透了用眼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f0eabff5222878c3ede585fe51ec181

汇报课后,科学组在名师工作室开展了研讨。张建强老师提出,这节课为探究活动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可以用手直接做的实验,是否有必要使用复杂材料?而李菲老师也提出,使用三脚架等组装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张牧文老师表示赞同,从课标中发现,一二年级观察、描述、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这节课没有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活动手册上面对学生要求的活动要求,画出手电筒在不同高度时光斑的大小,说明学生是能画出来的,学生使用的工具实际上让学生更好画一点。吴彤老师认为,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个是李菲老师语言特别精炼,而且语言、语音、语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有一个就是研究光斑大小、亮暗与远近的实验,特别详细。先让学生对这个现象作出猜想,说一说可能是什么原因,给出一些材料,再问学生实验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完之后又讲了其中的注意点,通过一个视频,让学生注意到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这样就让学生更易操作,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张骏老师首先回应了活动是否过分拔高活动难度的问题。张骏老师提出,明确不同的年段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很重要。比较、分析、概括是比较高的思维水平,对于一年级来说,可能有点勉为其难,低年级更多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中年级在老师引导下,高年级才叫自主探究。二年级,尤其是刚刚进入的二年级的学生,肯定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描述,然后适当地进行比较,把所发现的东西比较完整地描述出来。不过,让二年级学生观察、描述,绝对是要求不高的,是基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标当中也一直在强调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这点非常重要。活动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水平,千万不能拔高,当然也不能太低,这样的话学生就没有发展了。接着,张骏老师对课堂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张骏老师提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在细节上面可以再关注一下。第一个环节,看盒子里面的照片,学生讲了三个方法,教师可以简单在黑板上标出来,不一定写字,画画也行,呈现在黑板上面,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当学生说出这三个观点以后,再来看看这三个观点,会发现有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要有光。第二个环节,教师需要把材料讲清楚,也要讲清楚如何记录。学生画方板,一人一张纸,合在一起,大家能看到大小的区别,但是光斑的亮度看不出来。就像今天小孩没有交流,哪怕就是有交流,最终呈现出来的时候,还是不能放在一起去比较。因此教师可以改进教具,将三种不同距离下的光斑亮度同时呈现出来,方便学生比较。

本次活动基于“优化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的主题,聚焦思维训练,在校本教研中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优化设计研究,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引领教师深入研究课堂,进一步深化共识,提高了教研实效。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

43ba70be6f20806f566770b6ea91640

附教学设计:

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够想办法看清盒子里的照片认识“有光才能看见物体”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分析,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科学思维:通过排序、比较分析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关系。

科学探究: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想办法看清盒子里的照片,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内有图画、有孔、可封闭的纸盒1个铁架台1个,双头个,手电筒1个、笔1个,若干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想办法看清盒子里的图画,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

  1. 谈话: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张非常非常漂亮的照片。想知道是什么吗?

  2. 提问: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打开盒子,有什么办法能看到里面的照片?

  3. 学生思考。

  4. 学生活动。

  5. 提问:图画画的是什么呀?你们小组用的是什么方法才看清图画的?

  6. 学生回答。

  7. 提问:思考,为什么只钻一个洞的时候看不清,但是钻了更多的洞或者用手电筒照,就能看清了呢?

  8. 学生回答。

  9. 小结:是的,只要让光照进纸盒,纸盒就变得明亮起来,这样我们就能看见了。看样子,有了光,才能看清物体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明亮与黑暗。

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大小及亮度的关系

1.谈话:刚才我们用到了手电筒发出的光,你们看,这是黑板,打开手电筒。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谈话:这个圆形的光亮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光斑。

4.谈话:老师昨天用手电筒对着桌面照的时候,发现光斑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你们仔细看。

5.播放视频。

6.提问:你看到了光斑出现了什么现象?

7.学生回答。(光斑的大小、亮度)

8.谈话: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9.学生回答。

10.谈话:看样子,大家对光斑变化的原因都很感兴趣。你觉得光斑的变化,可能是怎么做造成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11.学生猜测。(手电筒的远近)

12.谈话: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介绍)想想实验该怎么做呢?

13.学生实验.

14.思考:根据你们的记录,思考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大小和亮度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讨论,做好全班汇报的准备哦。

15.小结:同学们可真来不起,通过探究,我们终于知道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关系了。

三、通过图片阅读与思考,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1.谈话:生活中也有许多明亮和黑暗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2.提问:这是阳光下,这是树荫下,这是昏暗处。这三种情况下,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谈话:是的,长时间在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东西会伤害眼睛。请你根据这个生活常识,判断下,这里的几种情况,哪些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5.学生判断并汇报。(睡觉、看电视、电焊工)

6.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亮度不同的环境,同学们可以多观察,并且要正确的保护我们的眼睛。下课。

板书

明亮与黑暗

光 看见  物体

手电筒放置的远近 与 光斑的大小和亮度 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