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指导有效朗读
发布时间: 2023/12/25 8:16:07 517次浏览 作者: 黄俊
2023年11月28日上午,江宁区小学语文王宁名师工作室“读的设计与过程性评价”专题研修活动在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顺利举行。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江宁上坊新城小学校长李月胜、陈宏保副书记、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宁老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江宁上坊新城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主题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由江宁上坊新城小学奚玮老师执教三年级《父亲、树林和鸟》,奚老师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发现题目中的特点,顺理成章的导入课文的学习。在探讨“茫茫然的我”和“凝神静气的父亲”之间的对比时,采用学生齐读、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朗读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父亲的安静、专注、平和。整节课设计精巧,活动丰富,互动热烈,评价形式多样。
第二节课由江宁上坊新城小学董爱玲老师执教六年级《月光曲》,董老师课前向同学们展示了《月光曲》推荐卡,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走进人物对话,描绘音乐画面时,播放乐曲,创设朗读情境,带领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想象、感受,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有效地让学生进入乐曲描述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无限向往,为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提供了依托,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第三节课由潭桥小学徐佩佩老师执教二年级《雾在哪里》,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徐老师通过入情入境的示范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她始终以亲切的语言贴近儿童。教学中以读促悟,读中见悟,通过形式多样地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的积极表现。在清晰的教学环节中,徐老师借助适切的语境,融入汉字的教学,音形义的结合,将识字与朗读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轻松有趣而又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四节课由科学园小学张超老师执教《望天门山》,一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呈现了一节充满诗意的课堂。张老师介绍三个方法教学生学古诗,并能够借助关键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了天门山壮观的特点,抓住了语文要素。此外,张老师能够从词到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学习古诗。
课堂教学展示之后,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宁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对今天的课堂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书声琅琅的,教师要关注到读,让学生和语言文字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文章的内容、写法等。针对这次活动,他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四点,教师要关注主话题的设计,关注语文要素的设计,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关注学习支架等,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在教研活动的尾声,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四位上课的教师的辛苦付出,认为每一次教研都应是踏实的、真实的、有效的。强调语文学习应以读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实现以识促读、以写促读、以情促读。接着对今天活动的四次课进行了点评,对每位上课老师都提出优点,也提出一些建议,教师要做到“融合”,包括教态、语态、语调和声音等都要融合在一起,教师既可以融入到课文情境,也可以融入到课后问题,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秋之美,美于成熟与收获;教之美,美于实践和钻研;研之美,美于碰撞和提升。我们相信在这样教研携手、学思并肩的教研活动中,语文老师们必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用最朴实的脚步,走出最扎实的教研路。
撰稿:奚玮
校对:许慧芝
审核: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