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06/10/31 0:00:00 8740次浏览 作者: jks

“十五”省级课题《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工作报告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步入新世纪,学校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江宁区位、区政府“三校联动”整体搬迁方案的实施。目前,我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班级现已发展到69个,学生数达到36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00人。近年来,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开展的“小交警”、“小银行”等特色活动在省、市颇具影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校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理财、环保、守法、劳动、服务、生存”等系列分年段开设。

“理财”系列:我校少儿银行是南京市社会实践劳动基地。低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将零花钱自己去存入学校少儿银行;中年级学生分期分批参与少儿银行的运作,用学到的知识从事吸储、计息、给付等活动;高年级学生了解浅显的证券知识,并到证券公司实地感受、采访。让学生在以前的“存钱教育”中注入新的理财理念。

“守法”系列:我校少年警校是南京市优秀少年警校。低年级主要让学生熟悉浅显的交通法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最基本的要求;中年级开设“少年警校”,学习交警手语,接收初级军训;高年级分期分批上岗执勤,协助指挥交通。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

“服务”系列:低年级自我服务系列:包括穿衣叠被、洗脸漱口、整理书包等;中年级简单家务系列: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孝敬父母等;高年级社区服务系列:包括去敬老院整理卫生、表演节目,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消除污点等。从自我服务到服务社会,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还有“环保”系列中的“南京市绿色学校的创建”、“家乡水质监测”,“生存”系列中的“一日军营”,“劳动”系列中的“蔬菜种植”等等。

丰富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消除了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活跃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生动、健康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十五”期间,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外延伸到课内,融入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来探索培养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该课题从酝酿、确定到最后研究方案的实施都得到了省教科院基教所有关领导的指导和肯定。为此,我校自2001年申请到《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这项省级课题以来,又让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就我校“十五”省级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专家作简单汇报。

一、科学管理,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  几年来,我们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强校之路,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得以加强,我们的做法是:   1、健全科研机构   搞好教育科研,培养教师队伍必须有组织作保证,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真正使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最终为落实素质教育服务。我校教科研工作由特级教师、刘志春副校长全面负责,下设教科室,由两名副主任和一名干事具体开展工作,围绕主课题成立了8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形成了校领导、教科室、课题研究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对该课题的研究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2、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对课题组老师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了给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提供练笔的机会,学校编印校刊——信息窗,定期出版,提供教师发表论文的园地。为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高效地运转,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制度:每学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教科研计划,明确每学期教科研工作的总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每学期以“五个一”为标准,即学习一本论著,做好一本笔记,上好一节研究课,写好一篇跟踪个案,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期结束交教科室。为了鼓励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尽快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学校设立了教科研成果考核奖: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课件制作、案例评析,优秀课评比等,在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教学杂志、报刊上获奖发表的,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不仅如此,在每年年终的教师考核中,对于课题研究的各子课题组组长及组员进行考核,执行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分别给予适当的加分,作为评优、晋级依据之一。

3、建设科研队伍。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教科研专业化水平,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制定了详实的《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十五”期间,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听课月、拜师月、展示月活动,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优秀教学案例、优秀作业设计、教学随笔、课堂教学、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学习、研讨,送教下乡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与此同时,今年学校还要认真完成“建设好一个班和成立两个中心”的任务。

建设好一个班:今年我校成立教科研青年骨干研究班,围绕学校主课题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和研讨,进一步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沙龙”系列活动。学校定期组织他们召开“成长”座谈会,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以不断激励青年骨干教师自主发展的进程,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为学校“十五”主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立两个中心: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教科研的水平,我们成立两个中心小组。

1)、成立教科研研发中心。青年教师是学校教科研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教科研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吸纳部分有志于此的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通过理论学习、实际研究带动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升级。目前,我校一批智慧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2)、成立一个学生心理调控中心。学校的教育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成长与其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5年我们在学校原有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重建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阳光小屋,吸纳10位青年教师成立“心育”课题组(其中5位具有心理健康教师合格证书),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围绕“心育”课题共同研究。200512月学校心理咨询室顺利通过了南京市合格心理咨询室的验收。

二、精心组织,开展我校“十五”主课题的研究。

1、课题的选择与思考。

根据新时期的教育方针,遵循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对该课题的确定进行了全面而周密的调研工作,并且得到了省教科所成尚荣所长、彭钢副所长的指导而最终确定下来。该课题研究的是学生学科知识掌握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及意志品行培养的研究。我们这里所说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学科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丰富学生个体的潜能、资质和素养,探索出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为了更好地把握该课题的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自该课题立项至今,我校进行了多次有关该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工作。其中于20024月中旬和5月上旬由特级教师——我校刘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了“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关于个案的收集与撰写的讲座,20034月,在全国上下一致抗击“非典”的紧张形势下,我们特邀了省教科院成尚荣、彭钢所长等专家来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进行了开题论证,对于专家们的合理化建议,我们及时又对课题方案进行了修正。 20045月,我校特邀南师大鲁洁教授来校指导子课题《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课外延伸》的研究工作。另外,学校还专门邀请了特级教师、全国劳模詹明道老师和区教研室的董主任来校作《有效学习研究》的系列讲座,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学校的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表现格外活跃,自发组织了多次“教科研沙龙”,其中数学组的活动尤为成功,活动过程由专人整理成文并发表于《江苏教育》杂志上。

2、课题研究的举措与方法。

为了切实开展我校“十五”主课题《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的研究,根据“三校联动”的实际需要,我们及时充实了该课题子课题网络,吸纳了原三小和刚调进我校的部分教师共50多人加入了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根据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阶段性研究总结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五年来,各课题研究小组都能认真按计划进行实施、研究。按照学科进行小组活动,每次小组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目前已陆续收到各学科研究个案120多篇、课题研究论文50多篇和10个子课题研究报告。本着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围绕我校“十五”省级主课题,每个子课题小组中都有不少教师主动积极地要求上公开课,把本组研究的成果尽快运用到教学中,真正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20多名教师围绕“十五”主课题上过研究课。例如:数学组的王东敏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例,总结出“综合实践中利用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个案别具一格,他在教学四年级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调查学校的食堂,让学生以“了解我们自己的午餐”为研究课题进行调查、统计,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统计策略,自我进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鲜活的数学知识,又在活动中解决了问题,体验了生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学科上,我们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寻求课外资料的支持。实践“出示目标,引导自读——聚焦重点,多元训练——质疑问难,延伸拓展——观察体验,研究实践——成果展示,交流共享”教学流程。像蒋崇勇老师在执教《碧螺春》一课时,学生们展示出许许多多从网络上获取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都让上课与听课的老师为之惊讶!由于我们坚持把课题研究带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了好课率。譬如,在

200512月,南京市教研室组织各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教学工作视导,两天总共听了106节课,其中优秀课33节,良好课65节,合格课8节,在全市被视导的各所名牌小学中处于上游水平。在每年一度的区教学工作大检查中,近几年被抽查的10节课全都是优秀课。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我校课题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了教科研的乐趣。

3、课题研究的优势与外部支持。

一方面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始终坚持与学校“十五”市级课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省“电教”课题“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结伴而行,以上两项课题于2005年下半年已经成功结题,有些成功的做法和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我校规模大,同年级平行班多,适合进行该课题的对比实验,同时学生的层次各有不同,便于个案跟踪研究。另外,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加强与家长、社区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努力争取家长、社会对我校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的理解和支持。在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基地。如方山部队、陆航团、交警大队、消防中队、保险公司、敬老院、家长委员会等,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研究初步成效。

综观五年来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探索下主要实现以下四点:

1、师生合编校本教材《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和《童心艺苑》。为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把教科研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从2002—2003年第一学期起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的编写工作。根据校长室提出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编写方案,并写出了范例。全书“理财、环保、守法、劳动、服务、生存”等系列。分低、中、高年级开设,按“特色活动”、“班队活动”、“艺体活动”、“科技活动”、“综合活动”五大块内容进行编写。共设计、拟定了四十多个活动项目,并对每个具体活动方案编写的内容、格式作了明确的规定。方案制定后,确定每个活动方案的编写人员,召集有关编写人员讲清要求、责任到人。在编写过程中,教科室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使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在此工作基础上,又制定了“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评估方案”,经审定,编印成册。上报后,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好评,成为我校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科程的开展,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如:我校的少年军校(小交警)至今已举办过五届,被表彰为南京市优秀少年军校,并被团市委推荐与来自香港的交通安全宣传团做交流。学生的航模制作、金钥匙科技竞赛、奥运畅想绘画、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科普、心育小论文、网络作文等多人获得国家级、省市级一、二、三等奖。一张张精美的小报,一本本凝聚着他们心血的字体幼稚的信息卡、摘录本,是他们最珍爱的作品。艺术节成果、学生故事演讲、绘画、征文、小记者文章发表、科技作品、体育竞技等成绩正在不断攀升。今年,我们把学生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所取得了艺术成果汇编成《童心艺苑》,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加详细的请参考我校学生的系列成果册。正是由于以上活动的有效开展,2003年我校被江宁区评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学校”。同年,我校又以综合型成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基地”学校。

2、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认识上的不断提高,能力上不断增强,成果不断丰富的过程。在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和形式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引起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自身充分重视。教师在研究中体验不到自身的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难于激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没有显现成果,其课题也就难于有成果显现。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网络使用技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教育理念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表现在近几年来我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2004年为例,我们分别组稿参加了省、市、区论文评比,共收教师论文150余篇,其中80多篇已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参评的教育教学论文的质量和获奖数量均居全区前矛。像王东敏老师的论文《让孩子“说了算”好》、《重视学生自决》等3篇教学论文在教育核心刊物——《江苏教育》和《江苏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汤平平、秦静芳等老师的论文曾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赵国萍、周爱华、葛萍等一批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小学语文研究》等刊物上。学校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被邀去外地、外校上课讲学。近3年来,我校师生一共取得1600多项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其中集体荣誉约有110项。目前,全校专职教师中,先后有40名教师被评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有24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有11名教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有4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南京市语文、数学、思品、美术学科带头人,有省特级教师1名,市名教师、名校长各1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科研型、学者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领导亲自抓,骨干带头做,做出自信,做出成绩,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设计方案,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探索课改新的途径,尝试教学,总结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充实下一步行动方案。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理论的普及,广泛而深入的师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师生逐步确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校内教科研氛围浓厚了,教师抢着走进“信息中心”,人人动手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争当科研型教师。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我校还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更加方便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之间的联系。带动家长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育人原则,让家长自觉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社会信誉,树立了“实小”品牌形象。

各位专家组领导,刚才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了我校省级课题《小学生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所开展的一些工作。总的说来,尽管我校已经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但是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与学生、教师的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继续认真研究和认真实践。如学科实践能力的科学界定,社会实践活动如何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检测标准等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不断探索。我们知道,在成绩面前,我们实小全体师生不敢有半点懈怠,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已经启动的三校联动的方案给我们实验小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全体实小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渴望:那就是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在省、市教科所以及在座的各位专家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加速我校“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进程。

最后,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批评和指正,也欢迎各位领导以后能经常莅临我校指导,带给我们最新的信息,给予我们真挚的帮助,促进我校课题研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00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