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科研信息>信息速递> 文章

实施组块教学,打造自组织课堂

发布时间: 2009/8/30 0:00:00 4269次浏览 作者: jks

实施组块教学,打造“自组织”课堂

——江宁实小深入推进常态课堂教学改革

王校长:大家好,烈日炎炎把各位老师请来,是想和大家一件事——一件关于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事,聊之前我们先阅读两篇文章。

链接1奇观诞生了课堂神奇》

……整节课,学生们有的在爬黑板,有的在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有的还跑到教师外面,蹲下身子写写画画,然后就是相互之间的检查、提问,当然也有相互之间的评价、点评……整个教学活动中,全是学生主动在“动”,主动讨论、主动解答、主动展示、主动检查、主动加强……虽然教师也在教室里,但教师的活动仅限于课堂开始时布置学习任务,随时解答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展示分析说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不清晰、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才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杜郎口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也做到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样的境界,他们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而实施和策划其实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正是对生命、对实践的关注,使得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使得这样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新鲜气息。

总之,只要围绕完成目标,不注意其他细枝末节,更摈弃繁文缛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他们一身轻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杜郎口这样的课堂“奇观”,以前只在家少国外教育的材料里听说过,还真没在国内见识过。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体现出课堂的效果的“神奇”。曾经有很多人怀疑过杜郎口实行“0作业”,觉得没有作业竟还能保证学习效果,简直是天方夜潭,甚至是痴人说梦。其实当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以后,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

王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评价课堂的几句话非常好——好的课堂要让孩子的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我们今天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向这样的境界努力。

链接2:《聚焦芦外“小组学习模式”》

芦外的“高效学习模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法”,更是一种承载了教师教学目的和计划的“教学法”,是一种浓缩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同时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课堂模式”。

芦外的“小组学习模式”,即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甚至小组内部对子之间的合作,在学习中通过互帮互助,互相取长补短,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并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而带来的幸福感,从而让课堂实现学会、会学、乐学、愿学的目标。

小组模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好、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各项任务分给各小组,由小组共同完成,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及好、中、差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

芦外的小组模式有自己的划分与组合。

每个班级在分组时参照以下几个要素,如新老搭配、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男女比例等分为56个小组。每组6人,同质分组,异质结对;选定组长与副组长,由其在组内组阁,分配岗位、明确责任,将各自“责权利”张榜公布,以相互监督;同时组内必须采用“民主制度”进行管理,建立起各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小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乐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评价是芦外的“武器”。

对小组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一方面是教师对组长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组长对组员的管理,三是组员对组员的管理。教师要对组长进行上岗培训,诸如如何组织组内展示,如何组织对学、群学,如何组织组内评价,教师对组长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学习技术”层面。而组长对组员的管理,除了要针对学习技术问题外,还应包括“思想和意志”层面。诸如课堂要积极发言、勇于参与,帮助别人不但不能影响自己的成绩,还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组员对组员的管理,则充分体现出芦外“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组员对组员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团队之间的合作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团队间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文校长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下有很多学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出现了教学上的“马太效应”,好的学生愈好,差的学生愈差;愿意展示的展示得愈好,不愿意展示的愈加“羞涩”。

芦外“发明”了一个绝招,用来对付这个难题。

文校长告诉记者,芦外在小组创建之初,也的确遭遇过这样的困惑,他们是这样解决的,首先,要接受并尊重好学生发言的权利和愿望,然后利用这类“榜样”的影响,让“先富”带动“后富”,等到同学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后,评价政策上就要有所侧重,把机会更多的留给待转化生。比如,每个同学都可踊跃发言,但只有第一次发言可得分,那么,各组的小组长就会鼓励其他组员发言,并帮助待转化生提高发言的质量,而优生也并不是就此受冷落,而是站在了更高的位置,即时总结点评同学们的发言。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且更因势利导,实现了优生吃好,差生吃饱的成效。

这个“发明”其实强调的是“集体竞争”概念,而集体竞争的实施是靠“组内组”,即在传统的分组结对的基础上,又在组内增设了“讨论小组”。

讨论小组按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排序,假设一个小组6人,那么162534是帮扶对子,123就组成了第一讨论小组,而456就是第二讨论小组,两个小组形成组内竞争伙伴。在平时的学习中,各帮扶对子要相互合作,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并互帮互助,以自己的所学所知来解决对方的疑惑,同时,在学习流程中涉及到的讨论、展示环节,帮扶对子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这样,以合作为大背景,又将竞争意识渗透其中,使双方相互“攀比”,不甘落后,有效地防止了懈怠心理,你追我赶,快速进步。

王校长:这样的文章在“李不骑马”博客上还有很多,大家回去可以自己浏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总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在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最近我们接触到的生本教育、友善用脑、杜郎口教育、小组学习模式等等。他们的名称各异,其本质都是以孩子学习为本,都试图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还按旧有教学方式的路子走,只会越走越窄。

基于上述思考,我最近就在酝酿策划这件事,我想我们小学课堂也能象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那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学后,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在小学课堂教学结构与方式的转变上轰轰烈烈、真刀真枪地做一把。

这学期,我仍然带一个班,我想和大家一道来全面推动这个事!我想通过这个事情来改变一下大家上课的方式、备课的方式。

我们的备课要做“导教导学案”,印发给老师和学生。然后是前置性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展示,会的就自个儿来,老师扮演帮扶、监控、考核的角色;分组既考虑同质也考虑异质,呈“aabbcc”(就是在一个小组内有两名优秀学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待转化生),刚才所看“芦外”的小组学习模式中就有具体详细的介绍。可以告诉你,一般层面的作业批改,可以组内消化,老师重点去看错误,收集整理分析后,或进行个性化指导,或引领组内指导。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有老师会问:你这个跳跃是不是太大了一点?我举个例子,我们的秣陵初中,原来质量排在全区的后面,而且连续好几年,穷则思变,06年起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若干年轻老师送到杜郎口学习,回来就雷厉风行地积极践行,一年后,承办全区高效课堂现场展示活动,全校课堂对外开放。上次我们到秣陵去的老师举手。冯卫星,你来谈谈当时的感受。

冯卫星:上学期,有幸去秣陵初中学习了一次,听了一节数学复习课,印象特别深刻。他们在课前布置学生研究老师下发的导学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交流研究结果。具体题目,不再赘述,最触动我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与自己想象中的初中数学课截然不同——小组发言积极有序、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孩子乐学、爱学。当时我就产生了回去效仿、研究的想法。回来后也在自己的课堂做了积极的尝试,虽然粗浅,感觉学生的精神面貌确实与原来大相径庭。我觉得这样的研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

王校长:秣陵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时间也不长,两年不到。最近我们去新西兰,他们有一个副主任,是朱局长点名派去的,其实她的工作年限不长,就因为她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局领导给了她这样的机会。这一次的新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局安排她为所有的新教师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效果非常好。这学期她被教育局直接调到上元中学去了,……一“斑”窥全貌,秣陵中学老师的精神面貌整个焕然一新。

那天我还在跟周善伟讨论,我说我们打个比方,从前我们怎么教学生打乒乓球的呢?50个孩子排队,老师示范打乒乓球,张三过来打一个,李四过来打一个,王五过来打一个,打过的,还没有轮到的,在那边看。老师的水平再高,学生的水平不一定行,一个回合不到,球就跑掉了,观看的学生哪有兴趣呢?很多时候学生干嘛呢?互相搞事、或者搞自个儿的事,然老师就拼命地规范纪律,管理者拼命地提老师的业务,恨不得把老师提高到刘国梁的水平。但是,我们没有改变这个培训乒乓球的模式。我们来换个模式,所有的孩子都有板有球,25张桌子,一字排开,每个人都打,老师干嘛呢?同学们都停下来,下面我讲发球,今天我教上旋球怎么发,我示范,然后分组操练,这是一种;还有,我分组进行指导,这10个人水平高,我分别指导动作要领,让他们的水平更高,抠他们的技术细节,那10个的水平低,推球还不行呢,那我就教他们推球。推球的技术要领是什么,我找水平高的示范、大家看、然后再互相操练;再有啊,让水平高的跟水平低的PK,或者让水平相当的PK。你看同样一节课,是哪种方式孩子的水平提高的快呢?你会发现,不用你教,学生中打乒乓球水平高的人会越来越多,就是你给他一个球桌,他有地方玩,打着打着他的水平就上去了。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的课堂也要往这个方向跑。比如,我们以前上课,大家都听过我上的《乘法分配律》、《找规律》等,其实我都在寻求突破,不是我试图给孩子什么。老师们可以回忆一下,整节课都是孩子们在问题的牵引下探求。比如,《找规律》先让孩子们操作“覆盖”,给3分钟,看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你有什么困惑?有的孩子就提出“这样的题到底怎样书写”,于是我出了个他们觉得好的主意。所以我想,课堂上老师就要干这种事情,这样你课上完了,会发现学生他不想下课了。

回到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上来,一个是自主学习的方式、一个是友善学习的方式、还有一个是高效学习的方式,其实,他们的核心是什么呢?核心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人!那我自己还有一个想法——组块式教学。这个问题在我头脑里已经萦绕了很长时间了。下面我以六年级数学为例,上下册的内容,比如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应用题,能否整合打包,改变我们以往那种一节课、一节课,像挤牙膏那般慢慢挤、慢慢挤,把学生给挤会的方式。再比如,我们教学“圆”这个单元,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可以将这三个部分放在一起整体考虑,哪些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需要操作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哪些是需要演练的?提前做好导教导学案。以前说,这棵大树的树围是多少,我们从来都没让孩子实际去测量;再如求自行车走过的路有多长,从来不曾推辆自行车放在那,做上记号,让学生骑着自行车走一圈,告诉他们,周长就印在地上了!有没有?我们没有!你想一想,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试卷,研究习题,热衷于做空中楼阁的事情,却没有把这些事让孩子们亲手做一做、摆一摆。

我想,诸如面积推导、体积推导的学具,让那些待转化生人手一份,自己去摆,回去后再摆给爸爸妈妈看,遇到问题再拿出来摆一摆。比起六年级时无穷地加时间重复、背诵,让孩子疲于应付成堆的习题要有价值得多!

刚才,我讲的都是数学的例子,可能我们在坐有的不教数学的不太理解,我们这里有其他学科的老师,你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张骏:我教科学,在科学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自己以前也有这方面的思考,有的单元设置感觉不够合理,课时安排、内容设置,我想能不能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有的单元你可以3课时、4课时,有的单元也可以7课时、8课时。

王校长:你刚才讲的是一个单元,网站上 “李不骑马”博客,还转载了一篇语文“单元教学法”就专门讲了这方面的问题。刚才张骏讲的是一个单元,我想,还有就是一册书、几册书,我们怎样来进行统筹思考、整合处理。

这学期,我想这样做,开学,就将班级分组,把座位拼起来,然后,尝试这种自主合作的方式上课。刚才我们说一节课假设没教师什么事,然后开始找事,看一看一堂课当中,有哪些地方孩子是需要老师帮助的。需要的地方,老师来帮助,不需要的地方老师退回到原点。

上次我上《找规律》一课,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分组,但我做的就是这样的尝试,课堂上抛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把该单元3节课综合起来考虑,如果你完整听完3节课,可能感觉就更不一样了。第二节课时,我承接着上节课的学习又创设了一个情境,问孩子,你能不能用上节课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给我支了好几个招(具体情况今天由于时间问题不作介绍),都非常好,结果课堂进程并没按照教课书设计的内容、步骤来上,孩子却学得非常投入,非常成功。而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乘。横着一排有7种覆盖方法,竖着一列有5种覆盖方法,为什么就有7×5种覆盖方法,孩子也结合图给出了充分的说明。完了以后,第三节课干嘛——第三节课进行变式练习,你会发现,这么难的内容,引领孩子去研究,这样去上,孩子就会热情迸发,思绪涌动,知识、情感、经验都充分地卷入,想表达,乐参与。

所以我想,以前在我们原来上课方式下,很多老师不容易走出来,今天,我们要研究用我们的模式推出一批优秀的老师。

吴修明:我觉得王校的这种理念和将要做的这件事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此之前,友善用脑、以及秣陵的七三二模式,总而言之,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以前的课堂,我们很多是要求学生、监督学生去学,结果学生也不一定能学得好。现在,我们来转化一下观念,教师从教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陈勇:要让那些待转化的学生也能融进课堂。我想,我们这儿的老师大部分都有十年以上教龄,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也不能完全抛开过去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就比如,我们前面接触到的前置性学习。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前置性学习,哪些不适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哪些工作。

章晓燕:我想,我们身边的很多新鲜事物刚出现的时候,他一定是很不完善的。就比如前几年兴起的小组学习模式,它一开始出现的时候也是非常稚嫩的。但是,我相信,越往后这种先进的理念一定会变的越完善。

奚玉燕:能参加这样的研究,很激动,新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在条件上,课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也有一点担心,如果真的放手给学生去做,学生能否达到教师需要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课堂理答水平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王德祥:以前我们的教研活动,都是在对公开课进行研究,现在开始对常态课进行研究。我想,新的教学模式下,刚才王校说,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会变得“轻松”,但课前一定会变得很“累”,我们要做的这个导教导学预案,对这个“预”要求就很高,我们要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要搞好这个研究,要有吃大苦的准备。形式重要,但研究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不要幻想,搞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后,学困生就不存在了,要知道学困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更需要关注、呵护、帮助的群体。

王校长:今天,我为什么把大家召集起来,是想让大家参加后也有积极践行的冲动,我希望会后大家能热血沸腾。后面我们还要搞一个1+X俱乐部,找版主,成立教师群、学生群。大家围绕一个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让大家都动起来,最后一学期下来,我们会发现,大家的帖子放在一起都能出书。

段培:记得上学期,我就开始了让孩子来教孩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问题,就是在孩子只关注结果不关心过程,迁移性不强,还比较肤浅。后面我还要接着进行尝试。

王校:时间不早了,就到这里,今天结束以后,欢迎大家多写博文,发到我们的网站上。也欢迎大家今天回去后多看看“李不骑马”的博客。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就像上午李镇西讲的“拿起笔来,你一定能成功”。辛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