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备课组开展循环实证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 2014/4/3 0:00:00 2625次浏览 作者: jks
“循环实证”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科研、教研方式。其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流程说明: 以上流程图,说明的仅是一次操作的流程。 在这一次的全程操作中,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不变,授课教师不变(原来的授课教师,可能是同一位教师,也可能是两位、三位、甚至更多位教师),教学内容不变。(这类实验一定是在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进行)。 教师在此项实验之前都各自作好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不但统一内容,而且还统一教学目标的侧重面,但不一定统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次“实证循环”的实证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以教学设计的改进可以是比较全面的,也可以是部分的。相对应,后检测可以是以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对象,也可以以某一点为实证对象。 1班、2班、3班…………课堂教学时,所有授课教师全部观课。在每次校本研修时,所有研究人员与授课教师一同参加教学设计的改进。 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中,这样流程可以进行多次。这样,就形成了循环。但是,如果第一次循环从1班开始,然后2班、3班。以后的循环一般可变换班级次序,如从3班开始,然后2班、1班。 近日,我校三年级英语备课组采用“循环实证”的科研方法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由杨雪连等三位教师共同指教Unit4 Where’s the bird?的Fun time和Cartoon time两个板块的内容。4月1日上午的第一节我们三年级组的杨雪莲老师第一个上阵,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学会运用语言,英语能力得到了提高。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组就杨雪莲的这一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哪些环节设计的好,我们就保留。哪些还需要改进,怎么改进,我们都详细的记录了研讨结论。紧接着下午第二节课申菁老师在杨雪莲老师那节课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组的研讨结果在另一个班再上一次这节课。因此申菁这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很清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后我们组马上又进行了研讨,为张媛老师第三次上这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天4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张媛带着我们组研讨后的最终版本走进了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地学习。通过这一次次的磨练,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附上课研讨照片如下: 第一次研讨实录: 教师教学功底深厚,课堂活力四射,教师表现力非常强,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兴趣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活动方式多样,学习效果好。 整节课环节设计合理,注重细节。如:Is it …?句型的读音和语调,注意及时纠正。课前daily report环节孩子准备的是讲故事,对全部孩子来说稍微难了点。在教学Cartoon time板块时,第一步带着问题看动画时,问题设计的有点多,可以分两次有层次地提问。最后结束的歌曲环节设计得当。 第二次研讨实录: 老师的daily report 的环节设计很好,学生用新单词结合所学句型造句,不仅进行了有效复习,也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吸取第一课的优点,及时纠正课中孩子的发音和语调问题。Cartoon time看动画时的问题分两次问,降低难度,孩子理解更深刻。 报道人:张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