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教研活动(一)
发布时间: 2016/4/12 0:00:00 3085次浏览 作者: jwc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教研活动(一)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本学期围绕“语文课堂的有效建构”这一主题,开展了“主题先行,一课多磨”系列教研活动。首场由
3月23号上午第3节课,陈亚运老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执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后,曹乐香老师结合本组老师给出的诸多建议对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认真修改后于3月25号上午第3节课再次执教本课。五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了听课评课。一课多磨,使得这课的教学愈显成熟、完善,高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写了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内容离学生的认知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教学前两位老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甄选,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了的依据。
两位老师向我们呈现的是第一课时,她们都能以“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为主话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三点原因:1.家乡龙门及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熏陶;2.父亲的影响;3.父亲临终的嘱托。 课上,两位老师通过对《史记》的介绍、龙门的传说、司马迁游历之处等资料的拓展,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心中的司马迁形象渐趋生动,鲜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研活动是五语开展的“主题先行,一课多磨”系列活动之一,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会更加精彩纷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考。
1.展示《史记》,走近司马迁:
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
⑵揭示课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⑴根据自测汇报读书。(组织学生互评--好的鼓励,不过关的全班学生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⑵初步尝试个性化朗读要求:
呈现:"读出思考"--既要尊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
① 理解课题内涵: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发愤"。
②感知整体构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围绕着"发愤" 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每一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哪几节可以合并起来?
3.探究文字韵味: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引导梳理问题: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如果作为读懂的内容汇报,就直接循着学生的思路开讲。)
二、感受"发愤"的原因。
问题一: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
㈠在家学渊源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发愤的条件—
指导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
组织交流:
⑴龙门:
①读出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读相关内容。
②读出思考:
a.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 他在想什么?(成龙的理想)
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
⑵四处游历:
①读出内容:20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
②读出思考: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
结合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条件:
⑴引读:所以,他才有可能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生的。)
⑵探究:请注意几个数字:18年-- 一部史记,仅仅用掉他18年的时间吗?(体会厚积而薄发,实际上,他是用上一生去写作。)60岁--实际上没有那么大,他大约只活了四、五十岁。
㈡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
1、指导朗读:
⑴指导读好父亲的话:万般情怀言辞中。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
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
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
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⑶读出父子情深(引读):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⑷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动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现),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18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52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三、写字指导。
附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