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六)
发布时间: 2016/5/30 0:00:00 2643次浏览 作者: jwc
今天5月30日,我们组王远明老师开设组内教研课。王老师精心备课,认真落实课标,为大家展示了一堂扎实的语文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执教:王远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借物喻人,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也是解密文本形式的突破口。
文章结构清晰,从所传播的信息来看,阅读难度不大,但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对于这一篇文章来说,关注其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于是,对照《课标》关于“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我给本文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理解“蓬蓬勃勃、瞻仰、繁衍”等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三四小节。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在确定第一课时目标和设计教学流程时我重点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点品读“樟树”。在精读过程中,要始终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将“樟树-故居-故居的主人”紧密联系起来,逐层深入地感受课文中描写得生动形象,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第一课时则重点品读“樟树”,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2、渗透学法指导。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瞻仰、繁衍”,结合图片感知樟树的“蓬蓬勃勃”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抓题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重点段,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3、落实写字指导。2015年版新课标特别提到: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如何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落实10分钟写字指导?(1)板书课题时要求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教师一边写的同时,一边适当提醒个别字的书写要领,因为教师的板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如端正、规范、行款整齐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2)关注学情,精心选择生字“瞻”进行重点指导。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我确定重点指导“瞻”的书写,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先看后写”,认真揣摩什么地方容易写错,关注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感受怎么写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