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活动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18/5/22 0:00:00 1669次浏览 作者: jwc
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校语文学科关注并深入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更有效地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引导学科教师专注于围绕“课标”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同时为增进区内各校间的学习与交流,江宁区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现场会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芮琼老师、江宁区教研员周爱华老师、蒋崇勇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宁实验小学副校长丁雪飞老师莅临指导,同时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区各小学近100名小学语文教师。 首先进行“一磨”展示的是江宁实验小学的陈瑶老师和五(3)班的孩子们,陈瑶老师是刚刚工作不满一年的青年老师,朝气蓬勃,课堂上,她总能用那妙趣横生的语言深深感染着学生。陈老师先由“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句话引入,“压卷”就是“第一”的意思,初识古诗《出塞》,便给孩子一种文化的厚重之感。陈老师先引导孩子读好诗,在基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理解诗意,充分关注孩子的学。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抓住“秦”、“汗”让学生感受时间之长,战争之残酷。接着陈老师又抓住“明月”二字,在诗句拓展中,和学生一起感受明月带来的思乡的情愫。在执教“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句是,陈瑶老师通过语言渲染创设请求,在诗句改写“万里长征( )未还”体会作为父母、妻子、儿女对戍边将士的思念。教学过程中陈瑶老师尤为注意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通过范读、音乐伴奏等形式让孩子在一个战争的情境中诵读诗歌。
紧接着江宁实验小学“热带雨林”团队为老师们展示“读诗”、“解诗”策略的现场研讨。有“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有“唇枪舌剑”你争我辩,有“循循善诱”的点播指导,更有“斟词酌句”理性思考,这是我们实小人对教研的精致追求。
紧接着,由何潇老师和五(1)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展示《出塞》“二磨”,何潇老师从教不到三年,却是我校毕业班的把关老师,曾被评为江宁区教育先进个人,多次执教区级示范课。课程伊始,何潇老师通过师生对答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理解《出塞》这首诗的文学知识。几个关于诗歌的上位概念的解读,在学生心目中建构一个对边塞诗的整体感知。接着,何老师通过借助诗歌读懂诗意的方法,基于孩子的学帮助孩子读懂诗意。围绕“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读出来?”这一主话题引导孩子默读思考、小组交流,运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使体会有理有据。何老师抓住“明月”这一意象,通过拓展李白、王安石、苏轼等诗人的名句,让学生体悟“明月”背后蕴藏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丰富情感。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指导朗读,学生的诵读更加富有诗意和韵味。“万里长征人未还”有哪些原因呢?何老师通过补充资料的方法,让学生知晓背景,深入体会。又一次的拓展王之涣、王昌龄等诗人其他边塞诗歌,在读诗、悟诗中感受人们对战争的怨恨。执教最后两句时,何老师抓住“龙城飞将”一词,通过补充大将军李广、卫青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龙城飞将”不仅指一两个人,可能指在中国历史上有卓越贡献的将领,再通过对诗人人生经历的了解,使朗读的指导更加具有时代感。此时音乐响起,师生对读,将课堂推向高潮。 课毕,南京市教研室芮琼老师进行精彩点评。芮老师基于课标,由目标出发,贴近文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发表了对诗歌教学的独到见解。对课堂上,两位老师设计的古诗群读,芮老师给予了肯定。就诗歌的解读,芮老师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从儿童立场、文本本身、教师视角、大家解读等多种角度来解读诗歌,芮老师特别强调要重视儿童独特的解读、独特的思考,给孩子空间、时间,让学习、思维的生长真的发生。在解读诗歌方法中,芮老师建议一节课可以关注某一种方法,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方法,在不断训练、深化中不断掌握运用。 接着,江苏省特级教师、江宁实验小学丁雪飞副校长为大家带来主题汇报——《向高品质的校本教研逼近》。丁校长声情并茂地对我校校本教研的发展进行了汇报。我校语文学科从“让学”到“会学”的课堂,数学学科“四自”生态课堂,英语学科戏剧教学等等,各学科百花齐放,这是我校校本教研向高品质教研进发的执着追求。 最后江宁区教研室陶著强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精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