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18/9/29 0:00:00 1106次浏览 作者: jwc

9月14日,陶楠老师在四(7)班执教组内公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教学中陶老师以“ 励志学画”为主线,紧紧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来研读课文。

上课开始,陶老师通过欣赏奔马图,认识徐悲鸿,激趣导入。接着围绕课题中“励志”一词说说意思,并思考“徐悲鸿在国外学画时,立下的志向到底是什么?”在关注学生的已知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阅读冲动,形成阅读期待,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精读课文时陶老师以外国学生的话外之音、徐悲鸿被激怒后的内心活动、徐悲鸿在学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的精神动力等文章中没有直接交代的内容为突破口。如教学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陶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节,划出有关语句和词语。学完后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出示相关段落,并标出重点词语,抓住“嫉妒”先理解这个词语,再结合课文理解,从中学生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才能的嫉妒。陶老师及时加以指导朗读,通过读来体会徐悲鸿确实有才能。再辅助介绍当时的国内的时代背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然后又抓住外国学生那傲慢无理、狂妄自大的语言,“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陶老师反复让学生去品味体会,那个外国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以及对外国学生的憎恨。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当时说得多好啊。一个优秀的老师,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驾驭课堂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此时的陶老师让学生读课文,看看徐悲鸿听了这话后,表现怎样?一个学生说:“激怒”。一名学生说:“同时他变得很冷静,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的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证明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徐悲鸿也下定了决心为国争光,这样的环节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国家热情,激发了他们对徐悲鸿的尊重。在教学中,陶老师就是充分利用课文的教育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节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自读自悟、潜心会文,在陶老师悉心的启发引导下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构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陶老师能把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对语言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在咀嚼、品味、诵读语言中,领悟语言的精妙,使对话得以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