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箔路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1/11 12:29:51 548次浏览 作者: 孙秋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1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数学 组长: 孙秋
一、活动主题:
《9加几》
二、活动方案:教学研讨
1.活动目标:
对徐芬老师执教内容进行分析并研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2.活动时间:
2020年11月4日
3. 活动地点:
一(19)班
4. 参加对象及人数:
金箔路校区一年级6位教师
三、研讨记录
孙秋:各位老师好,本次是由徐芬老师为我们带俩一节组内公开课《9加几》,下面由徐芬老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教学思路。
徐芬: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如下: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不过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孙秋:下面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或建议,我先说。
孙秋:《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法的过程。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直观理解凑十的过程,掌握凑十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
张碧琳:教师设计的小猴搬砖这个练习较好,给学生渗透优化计算的思想,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动脑思考,关于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这一点非常好。
--------------------------------------------------------
孙悦:徐老师对于问题情境的探究这一过程太快,他以小猴计算桃子的数量来引入9加几,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小猴计算时移动一个桃子,目的是为什么,让学生动手移动贴片了,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才能理解。并且后面的算式都应该先让学生分析完,再列算式,不能单纯讲解计算,还要渗透加法的意义。
--------------------------------------------------------
孙克文:其实在教学中这里是重难点,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完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多的时间体会算法。所以教师要重引导、多实践。
谢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说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常规性要求等方面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孙秋: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让在座的所有老师有所收获。今天的备课组活动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教学中能多思考、多反思,让学生能更好学习应用知识,谢谢大家!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教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交流算法,理解9加几的一些口算方法,逐步理解并认识“凑十法”及其口算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口算9加几的得数;知道得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从具体操作中抽象方法的思维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受运用已有认识、经验获得新方法的思维活动,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初步培养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能力。
3、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应用性。
教学重点
9加几的“凑十”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苹果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激活思维
1、口算铺垫
谈话:下面的算式你会算吗?
(1)口算。
10+3= 10+6= 10+9=
9+1+2= 9+1+5= 9+1+8=
小朋友,为什么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说明:我明白了,只要是用10加几就能算得很方便。下面这几道虽然不是10加几,但先算9+1正好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所以算起来也很方便。
(2)把三角形上的三个数加起来算得数,你能想出方便的方法算得数吗?
提问:为什么两题都是先算9加1呢?
2、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如果先把9和1相加凑成10 ,再用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方法学习新的知识—9加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建构算法
1、出示例题,理解图意。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几个苹果)
那怎样列算式呢?为什么?
2、尝试探索。
提问:9加4怎么算?怎样能清楚地看出得数呢?(学生应该能想到将一颗青苹果移到格子里)
要求一名学生上黑板演示之后,其他小朋友在伸出右手在空中同样移一次。
追问:怎么会想到要移1个青苹果呢?
接着再出示9个红苹果加5个青苹果,问:怎样能清楚地看出结果?(学生应该也能很快想到移一个青苹果到格子里,得15个)
指名学生演示。
再出示9个红苹果和7个青苹果,问:怎样能清楚地看出结果?
接着将上面的三幅图放在一起比较,问:都是通过怎么做能清楚地看出结果的?
谈话: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进行计算。
出示小棒图,问:怎样清楚地看出是几根小棒呢?
指出:从右边拿1根和左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这样就能很快地知道得数了。
3、建构算法。
出示算式9+4,提问:9+4怎么算呢?
谁能联系黑板上的图来完整地说一说。(9和1凑成10,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结合学生说明的算法,在算式上板书口算过程和得数。
追问:为什么想到把4分成1和3?
出示算式9+5,问:9+5怎么算?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出示算式9+7,问:那9+7呢?
最后把三道算式放在一起比较,都是怎样算的?
指出:这三题都想到了先把9和1凑成10,算起来就很方便。像这样先凑成10再算得数的方法,我们叫做“凑十法”。
三、巩固拓展,熟练算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左边1题。
出示方块图,学生明确:原来左边9个方块,右边6个。
提问: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9+6=)
小猴在用积木算得数,你能看图说说它的算法吗?
请小朋友按小猴的凑十法,在书上填一填,算出得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看小棒说说可以怎样知道是十几。
要求先圈出10根,再计算得数。
交流订正,看看怎样圈的,可以怎样想,说说口算过程。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先看看每组算式有没有联系,再自己算出得数。
交流得数并比较:第一组两题得数为什么相同?9加2怎样算方便?第二组呢?
提问:通过比较,你认为9加几怎样算方便?
4、做小蚂蚁推箱子。
开火车说得数。
四、回顾小结,感受收获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