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 文章

科学备课组活动报道(六)

发布时间: 2022/11/11 11:46:08 415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构建“活动-思维”双螺旋结构课堂(一)

为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响应本学期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安排,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集体课题《小学科学“双螺旋课堂”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家常课示范机制,形成本校家常课教学方式优化的改革经验,江宁实验小学科学组于11月3日上午,聚焦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优化设计,开展了主题为“构建‘活动-思维’双螺旋结构课堂”的集体备课活动。张骏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从刺激到反应》,科学组教师到场观摩了本次公开教学。

ad24a4dc8c8c60b413f048408a48f12 0968d7a934dcb2a795666ee6c537ed6

张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热身小游戏,通过听指令做动作,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指令在身体内是如何传递的。由于学生对神经传递信息的知识不熟悉,所以前概念集中在信息从耳朵到大脑,中间的过程并不清楚。这时,张骏老师通过资料阅读,带领学生学习大脑、神经、脊髓等身体组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之后,张骏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暗箱,同学们通过用手摸,判断袋子里面的物品是什么形状,这个活动与前一个活动不同,信息传递需要经过脊髓。两次板书很清晰地展示了躯干、四肢的信息传送与头部感官的信息传送路径是不同的。值得提出的是,张骏老师设计了一张记录单,记录单上画出了人体轮廓,也展示了人体的神经分布,要求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信息传递图时,学生能够更清楚信息是通过神经传递的,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观念的构建。本节课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探究实践课,但是张骏老师通过巧妙设计的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精心设计的记录单,帮助学生思维显性化,在学生汇报环节,也始终关注学生的观点由来,是否是基于证据,是否观点足够科学,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基本功。

5ebbdfb9a2b8bd030c0597dbd1ae7c0

汇报课后,科学组围绕本课进行了研讨。王子羊老师认为,耳朵听到的信息在身体中,没有经过脊髓传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第一个活动,听指令做动作,信息通过神经从耳朵传递到大脑,第二个资料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资料表明头部有脑神经,有的时候,信息直接通过脑神经传递给大脑,不需要经过脊髓。那么学生在前两个活动中,既要习得信息传递需要经过神经,也要面临信息在头部和躯干、四肢中的传递路径不同,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张牧文老师认为,本课中,学生的思维培养路径清晰、明确,张骏老师在黑板上形成的两行板书既展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将信息传递的两条路径放在一起进行了明确的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信息传递更清晰的认知。同时,张牧文老师也提出,本课学生在汇报信息传递记录单时,可以追问学生,这样画信息传递路线的依据是什么,因为此时学生的依据不再是自己的经验,而是从资料上筛选出的信息,形成的观点更加全面和科学。

本次活动,基于“构建“活动-思维”双螺旋结构课堂”的主题,聚焦思维训练,在校本教研中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优化设计研究,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引领教师深入研究课堂,进一步深化共识,提高了教研实效。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

0e9e57b93c6fbdb320382da1c2ac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