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九)
发布时间: 2022/11/21 9:26:41 749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从表象活动走向深度思维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助力工作室成员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集体课题《小学科学“双螺旋课堂”构建与实施的研究》的引领下,深入研究课堂,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优化设计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凝聚小学科学教育立德树人的力量,2022年11月18日,江宁区小学科学“张骏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研讨活动在江宁实验小学金箔路校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构建与实施研究系列活动(一):从表象活动走向深度思维”为主题,邀请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杨健老师、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刘德云老师出席,同时汇聚了“张骏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江宁区第二届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修班1组全体成员。
名师引领,示范前行。工作室主持人张骏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到场的各位老师的欢迎,接着介绍了工作室三年活动规划以及预期成绩,鼓励工作室成员明晰专业发展路径,借助集体的力量学习、思考、实践,成就名师、成就学生、成就教育,为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树立了成长标杆、指明了方向。之后,活动安排了两节研讨课和两场专家讲座,首先由江宁实验小学余逆梦老师献课《食物与营养》,将军山小学江孝东老师献课《人的呼吸》,接着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刘德云老师对两节研讨课进行评课议课,最后由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杨健老师开设讲座《科学课“思维进阶”的着力点与路线图》。
江宁实验小学余逆梦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食物与营养》,以学生的午餐食谱导入,明确食物的种类很多、食物有营养。哪一类食物中含有哪一类营养素?这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有什么作用?余逆梦老师设计精巧的记录单,引导学生在资料阅读中获取相关信息,建立对营养素的新知,并以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素给食物分类,接着通过汇报交流,解决学生对“水”、“无机盐”、“膳食纤维”这三类营养素的误区,形成完整的板书。食物中的营养素不仅可以通过资料阅读来了解,还可以被检测。余逆梦老师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碘酒遇到淀粉变蓝的特性,接着引导学生使用碘酒检测面包、大米等含淀粉的食物,形成对食物中营养成分更真切的感受。孩子们在了解食物和营养的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不断收集证据,修正主张;通过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检测淀粉的实验,进一步发展探究实践能力,为后续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将军山小学江孝东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人的呼吸》,以憋气挑战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人的呼吸,明确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的身体内可能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江孝东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呼吸时自身的变化,在记录单上画出初步猜测,并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资料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对呼吸器官正确的认知,反思先前的猜测,修改记录单。接着,江孝东老师通过核心问题“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测,出示神秘的药水,细致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呼出的气体,导入药水充分摇晃、混合。学生发现其中一个塑料袋中的药水明显变得浑浊,证明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此时,江孝东老师再向学生介绍这神秘的药水是澄清石灰石,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学生恍然大悟: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本节课通过体验活动,使学生思维聚焦,丰富感性认识;通过资料阅读,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科学观念;通过探究活动,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判断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科学思维在科学课中的核心地位。
以生为本,依标而行。江宁区教研室教研员刘德云老师听完两节课后指出,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学生走进课堂后,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能够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的两节课都考虑了学生的原有经验,重视学生的迷思概念,通过学习资料这一脚手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明晰模糊观念、突破思维局限。在肯定两节课的同时,刘德云老师也提出了教学改进的建议,例如在《食物与营养》这节课中,更加强调水是营养素之一,突破学生对水是否属于营养素的思维误区;更加强调淀粉属于糖,纠正学生对淀粉不属于糖的前概念。在《人的呼吸》这一课中,尝试在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聚焦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继而引导学生思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随后再组织学生学习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最后,刘德云老师指出,教学考验教师的智慧,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需要围绕“以生为本 依标而行”不断探索前行。
南京市教研室杨健老师最后开设主题讲座《科学课“思维进阶”的着力点与路线图》。杨健老师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切入,讲解了未来世界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备的七大关键能力,依此反思教育的目的和学习的组织方式,尤其强调学习作为过程,也是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属于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要求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强化学生的关键能力。接着,杨健老师以“分析”和“模型建构”这两个思维方法为例,指导一线教师从教学内容中寻找这两类思维方法的应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让思维真正发生,继而鼓励广大教师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教材,寻找包含各类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做实一线教学研究。之后,杨健老师介绍了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发展的规律,强调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学段进阶,让科学学习往深处去;优化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张骏”名师工作室的启动,对强化名师培养、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求真务实,求实创新,工作室将立足新起点,聚焦新目标,打造新课堂,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