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 文章

陈郸老师开设校内菜单讲座

发布时间: 2022/9/16 10:02:51 493次浏览 作者: 陈郸

陈郸老师开设校内菜单讲座

体育课后服务中学生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这一新生事物随之出现。

学校在接到相关文件后,从教师动员,社团摸排,学生自主选课,教师排班排课等一系列的工作后,课后服务在我校井然有序的开展。

作为一所有114个班的“大学校”,最难的一点就是平稳组织。所谓众口难调,为满足学生对于课后服务中社团的不同需求,学校做了全盘布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选择。

一、主动出击,赋能社团品质

首先,社团的设置遵循着充分发挥教师专项能力的原则,教师自主申报社团名称,内容,发展目标,活动形式等,由学校统一汇总、规划。而后,形成学生“兴趣社团”申请表,共有60余主题,分不同年段设社团,其中体育特色社团项目包括:篮球、足球、软式垒球、羽毛球、田径、啦啦操、象棋等多个体育项目。

此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此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资源,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是含有较深的感情的,可以让教师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尽可能的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二、选课走班,建设精品社团

学生走班,巧设社团,促学生个性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与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实验小学现有2个校区,每个年级18-22个班级,生源优质,师资充足,软硬件设施完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较强,因此,学校完全有能力尝试选课方案,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实施选课。但由于学校规模大,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能否稳健地推进课后服务的走班十分关注,因此,目前我们实施相对稳健的走班模式,活动内容先分类、分项目,学生一旦选择之后就不再更改。

三、多方参与,共建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体系,保障课后服务质量

没有课程评价,就无法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我校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方面着力构建立体化评价机制,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上构建课后服务评价体系,保障课后服务质量。

(一)评价教师

教师是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通过学生与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课后服务质量的调查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此确保课后服务的质量。

(二)评价学生

学生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核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构建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的立体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特长发展七个方面纳入评价内容。

四、以“展”促教,提升教学品质

学习效果好不好,不如出来“亮个相”。

(一)常态竞赛

   作为一所“大学校”,同年段中仅篮球社团就有3个,在日常的课后服务中,三个班每天同一时段进行活动,活动场地也是相邻。如此一来,既有“班级”的区分,又有“大团队”的集体活动。正是看中了这个“大团队”,我校体育教师发挥“大”的优势,以“学、练、赛”为方向,定期组织本班的“小”比赛、“班级”间的“大”比赛,以此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这里面,我们的比赛,不局限在5V5、3V3,而是更多的融入基础的篮球技术运用竞赛上,比如说多人中投比赛、运球竞速比赛、滑步折返竞赛等等。

(二)展演活动

学校会组织阶段性与期末的展演活动,通过为学生建立展示平台,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在此是我们对本学期即将结束时,一次社团展示活动的预设,其中包含竞技项目的比赛、表演项目的展示等,穿插进行。

五、达级挑战,巧设课间活动

课间活动是课后服务的一份互补性活动。要让学生在课间有东西可玩,我校精心制作了课午间活动内容。目前编写了魔方、跳皮筋、抓子、跳房子、翻绳五个项目。

六、课后延伸,完善锻炼指导

学生在校内的锻炼有了课堂、课间、课后服务的全方位保证,校外的课后锻炼我们也没有放弃。我们分学段为学生制作了课后居家锻炼指导,第一部分活动内容是大课间的武术操、垒棒操、绳操;第二部分是对应各年段的居家锻炼的素质活动指导;第三部分设计了同伴、家人能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活动内容在周末、假期进行锻炼。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指导,我们提供了纸媒(锻炼指导项目文字方案)、网媒(视频录制推送)两种方案供学生选择。体育组全体教师选取家中随处可见的安全器具(纸杯、抱枕等)或物品充当器材,根据锻炼指导文案拍摄了对应的视频,将三部分融合在一起,做了八周不同内容的锻炼指导,在校园公众号进行推送。

我校还荣幸地成为第三批课程改革学科基地,对我校体育学科建设、学生发展、教师成长是极大的推动。为此,我校成立了以刘志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教务处、体育组为主力军,聘请市教研员陆伟老师、晓庄学院江宇教授参与实验、评估工作,确定课程研究方向。确立了我们研究的课题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我们将围绕课堂活动、课间活动、课后活动学生参与和活动过程学生的获得和体验进行过程性的评价研究。

七、面临的问题

课后服务自2021年9月22日开展至今,就我校而言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求大于供。我校体育教师30人,课后服务社团需要38人,师资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老师上两个时段的课;部分非体育学科老师参与,从而扩大师资队伍,充实师资力量。

2.场地器材的局限性。参加社团的决定权在学生,选择权在学生,这样会导致某社团学生报名人数过多,有社团人数较少的局面。人为造成场地不够用。上学期我校上元大街校区的羽毛球社团多达10个,其中集中在17:00-18:00段的有8个。每个团人数都在30人左右。活动场景可以想象。

3.校级社团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老师读在课后服务,学校的特色项目训练时间、人员不能保证。只能选择在早上7:30到8:10时段,这样做又和小学生8:20之前不能组织教学活动相冲突。

4.课后服务时间集中在每天下午4-6点时段,没有时间参加下午区、市进行的各类教研活动。

总结:

总体而言,我校课后服务活动,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利用合理的课程设置,抓实评价制度的使用,着重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聚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效果上看,基本达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预期。当然,在课后服务的开展中还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我们也将秉承着百年实小精神,做好具有实小精神的服务,办好具备实小品质的课程。

9.14 2

撰稿:陈郸

校对:樊玉蓉

审核:宫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