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23/9/15 15:43:36 651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基于“学习共同体”发展科学思维
——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设计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校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科学组教育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2023年9月14日,围绕科学组十四五规划集体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科学课堂实践研究》,科学组在学校Steam开展了主题为“基于“学习共同体”发展科学思维——为思维而教,为思维而设计”的集体教研活动,江宁区教研员刘德云老师莅临指导。
张牧文老师执教五年级《保温壶的秘密》。本课以生活中常用的保温壶导入,提出一个真实的科学问题:保温壶为什么能保温呢?学生提出,可能是保温壶材料的原因。接着,张老师带领学生拆保温壶、探究各部分材料的传热能力,发现玻璃、塑料、木头等材料的传热本领差,而金属的传热比较快。由此引出:既然金属的传热快,保温壶为什么要使用金属这种材料呢?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保温壶内胆的双层结构上。再通过单层玻璃和双层玻璃的传热本领对比,发现双层玻璃的确具有保温效果。最后,通过资料阅读,发现保温壶内胆的真空结构,进一步习得金属镀层发射热辐射的效果。
教研课后,刘老师从课的目标设计、认知设计、活动设计、细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青年教师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求真务实,求实创新,我们将继续聚焦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打造新课堂,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
《保温壶的秘密》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张牧文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与要求】
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内容要求:5~6年级 ①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学业要求:能比较和分析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能观察、描述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方案并操作,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导热性等。
学习内容: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内容要求:5~6年级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知道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④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业要求:能举例说明常见的热传递现象和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对热传递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推理。会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热传递方式作出推测,设计实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说出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
难点: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不同材料热传导的对比实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能将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分析减缓热传递的方法;
列举材料的传热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通过解构保温壶,分析保温壶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功能;
通过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分析数据,说明不同材料的热传递性能;
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保温壶减缓热传递的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展示对保温壶系统、结构的理解;
探究实践
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保温壶的材料、结构、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
能依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设计对比实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能力;
能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以证据为基础形成统一观点;
态度责任
大胆表达,能够有依据地提出观点、基于证据支持或同意别人的观点;
实事求是,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证据的想法;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系统与模型 稳定与变化 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
一、观察保温壶的主要结构,思考各结构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对减缓热传递有什么作用。
1.播放视频:将热水倒进水杯,12小时后,温度下降到室温;将热水倒进保温壶,测量热水温度;12小时后,温度仍然保持在70摄氏度以上。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保温壶有这样的功能:将热水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水的热量很难传递出去。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2.谈话:搞清楚产品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它打开来,看一看它有几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使用了什么材料。
3.教师演示:拆保温壶。
4.提问:根据获得的信息,热量很难从保温壶的内部传递出去,你认为和什么有关?
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形成科学概念: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谈话:看来同学们认为这些材料有快有慢,真的是这样吗?怎么证明?
2.学生说思路。
3.教师出示材料(四根粗细、大小相同的pp塑料棒、铜棒、玻璃棒、木棒热水、一次性外卖盒、变色贴纸),提问:利用这些材料,请你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注意:要保证实验的公平。
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完成学习单。
5.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6.谈话:为了方便,老师提前将贴纸贴到了小棒上,同学们在实验时要注意,同时将小棒插入热水中(教师演示)。
7.小结:铜传热比较快的,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玻璃、木头等传热比较慢的,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8.谈话:保温壶使用的材料能帮助它减缓热传递吗?壶身使用塑料、塞子使用木头确实能减缓热传递。但是内胆使用的铜,热传递却很快。那怎么还能有这么好的保温效果呢?
三、通过实验探究双层结构是否可以起到保温效果,引出内胆的真空层,通过资料阅读和分析,说出真空层能够保温的原因
1.谈话:双层结构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你怎么证明?
2.谈话:内胆比较大,内胆壁也很厚,用它做对比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怎么做能快速看到效果呢?
3.学生体验活动:单层玻璃试管和双层玻璃试管,往内层倒入热水,用手感受外层的温度差别、看外侧变温贴纸的变化情况。
4.谈话:看来,双层结构本身确实有一定的防止热传递的作用。那只要按照这样的双层结构制作内胆,内胆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了。
5,视频:打破了小尖嘴的双层内胆放置一段时间以后,温度下降。并没有达到正常保温内胆应有的效果。
6.谈话:关于内胆,还有什么是我们忽略的?我们再来观察观察。
7.谈话:小尖嘴的作用是什么?让我们走进工厂看一看(播放工厂中内胆制作的视频)。说说看铜镀层的作用是什么?
8.资料阅读: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铜的作用是什么?保温壶保温的秘密是什么?
9.谈话:保温壶不仅可以保热,还可以保冷,你能解释吗?
10.学生讨论并回答。
11.(出示生活中更多的保温装置)谈话:这些装置都有保温效果,它们与我们今天研究的保温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保温效果怎么样?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