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第二学期语文组报道(二)
发布时间: 2025/4/1 10:56:31 6次浏览 作者: 陈瑶
“教·学·评”交响共鸣,课堂焕发新活力
——江宁实验小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与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春意盎然的三月,江宁实验小学上元大街校区迎来了一场教学研究的盛会。3月12日上午,以“教学评一体化”为主题的研究与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沙龙研讨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深入探讨如何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亲临现场,与教师们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教学创新的思想碰撞。
第一节课由江宁实验小学付文钰老师执教五下《草船借箭》。付老师巧用“阶梯式朗读教学”打通学生与古典名著的对话通道。课堂以“读”贯穿始终:初读时,学生自由放声通览全文,捕捉“借箭”主线;精读环节,师生分角色演绎周瑜与诸葛亮“暗藏玄机”的对话,品出周瑜的用心险恶与诸葛亮的从容智慧;聚焦借箭高潮时,学生模拟“江上擂鼓呐喊”场景,在“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的反复诵读中,从诸葛亮“笑着说”的语气里悟出其谋定后动的底气。教师更以“对比朗读”为支架,引导对比鲁肃“吃惊”与诸葛亮“笑着”的台词差异,辅以影视片段中角色神态的直观印证,让学生在声画交融中体悟“以声传情,以读见性”的阅读妙趣。
吴文娟老师执教五下《红楼春趣》一课,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创新实践。课堂上,吴老师以“读懂课文”“读懂人物”为核心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展示交流”的流程,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指导下,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大胆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依据评分细则,及时给予学生星级评价,激励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在“聚焦人物”环节,学生通过批注、交流,深入探讨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碰撞激烈。
第三节课,由将军山小学吴敏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在初步感知鹿的态度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上,吴老师以读代讲,以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创设的语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指导学生读出鹿的心情变化,学生能够借助文本关键字眼读进去,想明白,再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最后学生便能自然而然明白故事背后的寓意,且课堂写字时间充足。 整节课,吴老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语言丰富,教学指导深入浅出,使得课堂呈现出愉快且灵动的“活泼泼”的课堂样态。
江宁实验小学李璐老师执教的五下《西游记》读中交流课让人印象深刻。李老师以“取经难”为核心问题,通过知识问答、小组合作、情节演绎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取经路上的“路途难”“降妖难”“磨合难”。教师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紧密结合。例如,在绘制取经路线图时,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与创意;在情节演绎中,通过成果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表达与表现;在学生自评环节,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设定改进目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也帮助学生实现了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真正体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理念。
精彩纷呈的四节课后,开展了以“教·学·评的交响:让名著阅读在课堂中自然生长”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探索名著阅读在课堂中的自然生长路径,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走向主动探索,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度感悟。活动由蔡文璨老师主持,王宁校长、四位执教老师以及何潇、陈瑶等多位教师参与研讨。沙龙从“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问题切入,围绕“教的智慧”“学的灵动”“评的多元”三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王宁校长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目标的清晰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性。他指出,教师首先要成为“学者”,深入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王宁校长还强调教师要“成为儿童”,俯下身子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认为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付文钰老师分享了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强调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和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脉络;李璐老师提出以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如“西游取经路”闯关任务,将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跨界融合;何潇老师和陈瑶老师则从评价角度出发,介绍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反思阅读收获。吴文娟老师还谈到如何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她以《红楼梦》为例,提出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她建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经典描写,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深化对名著的理解。让‘教·学·评’如交响乐般和谐共鸣,名著阅读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
活动的最后,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为本次活动作点评总结。周老师在对四位教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教学目标一致性”“课堂高效性”和“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实践”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周老师强调,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明确“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至关重要。设计教学时,应避免盲目借鉴网络资源,而应静下心来思考课堂的核心目标。此外,周老师特别提到,课堂应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分析,真正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理解。针对“双减”政策,周老师呼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写时间。她强调,课堂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应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中。
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但“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还在继续。这场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平台,更点燃了大家对教学的热情与思考。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江宁区小学语文教学将不断迈向新高度,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更多活力与可能。让我们期待,在教育的田野上,播撒的每一颗的种子,都能在未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撰稿人:陈瑶
校对人:蔡文璨
审核人:程林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