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螺旋结构课堂的思维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4/30 11:13:23 16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基于双螺旋结构课堂的思维型教学设计
为深入贯彻江宁区第二批“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实施意见,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4月29日上午,张骏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江宁区“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小学科学学科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在铜井中心小学举行,聚焦“基于双螺旋结构课堂的思维型教学设计”主题,“张骏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江宁实验小学、铜井中心小学等多所结对学校的科学教师参与其中。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六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江宁实验小学王文娟老师带来一年级《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运用了“1+1信息交流”和“接力写”策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更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动物,深化了对动物外形、动作、声音、痕迹等特征的理解。
铜井中心小学徐子媛老师执教的《纸》这堂课中,通过制作纸吸管的情境,学生们积极思考,设计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结实程度和吸水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也树立了节约用纸的意识。
铜井中心小学刘倩老师执教了《拧螺丝的学问》,教师通过转瓶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结构。学生们在实验探究中发现轮轴省力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释生活中轮轴工具的使用原理,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江宁实验小学吴彤老师的《声音的产生》一课中,借助“循环分享”和“看、写、讨、享”策略,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仔细观察、科学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逐步归纳出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并通过反向验证深化理解。
江宁中心小学朱鑫莹老师带来了《庞大的“家族”》一课,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甲虫特点、制作昆虫模型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
陆郎中心小学李宏伟老师执教的《摆》,从生活中摆钟的问题出发,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摆角大小、摆线长短的关系,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接着,活动的讲座环节将活动推向深入。江宁实验小学黄璐璐老师分享《螺旋中的思维火花——用“双螺旋”结构课堂撬动学生的科学思维》,剖析活动与思维培养关联;铜井小学刘倩、江宁小学魏晓凤、陆郎小学郭彦松老师也分别带来《小学科学思维型科学探究教学实践》《巧用人工智能,为科学教学赋能》《“双螺旋结构”下,借助活动记录培养科学思维》的讲座,从不同角度探讨科学教学新思路与新方法。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张骏校长总结发言,肯定活动成果,提出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要运用经验支撑、概念联结、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概念的发展,强调思维的历程,并且对思维的过程有评价和反思。鼓励教师将所学运用到日常教学,持续探索科学教学创新路径。
此次研修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促进教学理念与经验共享,对提升江宁区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意义深远。
撰稿:吴 彤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