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十三)
发布时间: 2025/6/13 16:27:28 10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实践探索(十一)
——南京市小学科学卓越班第三次课堂展示暨张骏、应从祥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2025年6月12日上午,南京市小学科学卓越班第四组第三次展示暨张骏、应从祥名师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以“探索科学奥秘,拓展思维边界”为主题顺利开展。卓越班导师成金燕校长亲临现场指导,张骏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应从祥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科学教学的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学员课堂展示环节率先拉开帷幕。科学园小学的马志浩老师执教二年级《神奇的指纹》,为孩子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课堂上,马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指纹的特征与分类,着重强调指纹的唯一性。在趣味盎然的拓印活动中,学生们仔细观察并描述自己及同伴的指纹,通过识别、讨论斗型纹、箕型纹、弓型纹这三种常见指纹的差异,有效锻炼了比较与分类的思维能力。马老师还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探讨指纹在解锁设备、犯罪调查等场景中的应用,凸显其在身份识别领域的独特价值。
随后,江宁实小的张牧文老师带来五年级课程《石臼湖的小天鹅》。教学围绕南京小天鹅迁徙现象展开,以推理论证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张老师引导学生从环境变化、气温波动、食物资源及水源条件等角度,深入分析小天鹅从西伯利亚迁徙的原因。课堂上,学生们通过阅读资料搜集证据、小组讨论阐释观点,并利用便利贴记录想法完成学习单,在自主思考与同伴分享中深化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课堂展示结束后,在应从祥校长的主持下,教学研讨活动有序开展。三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围绕选题、目标、活动及教学策略设计展开详细阐述。卓越班杨帆、何东等老师,以及工作室杨露老师分别分享听课感悟,既充分肯定了三节课的亮点特色,也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拓宽了教学思路。
活动尾声,成金燕老师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点评。她强调,小学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要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这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成老师带领全体教师回顾南京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杨健老师提出的目标设计、结构设计、活动设计、细节设计四个课堂设计要点,引导大家对照三节课的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内容、流程与目标的契合度。她建议教师们以此次课例为参考,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从目标出发,紧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系统构建教学板块,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注教学细节,在不断打磨中实现专业成长,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