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五)
发布时间: 2016/11/17 0:00:00 2439次浏览 作者: jwc
2016年11月16日上午,我校开展了科学教研组第六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张牧文老师执教《简单电路》一课。《简单电路》这一课无论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思维能力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并且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课堂中,张老师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亲和力强,运用生动形象的类比方法,使学生认识只有形成闭合的回路灯泡才能亮。
本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评课,老师们畅所欲言,首先对张老师的钻研精神提出高度的赞扬,同时也对张老师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并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①科学课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故因减少使用类比的方法;②提出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③将点亮二极管和点亮小灯泡的活动顺序颠倒一下可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思维等。
本次活动进一步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有力地推进了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展开。
附活动剪影
附教学反思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张牧文
《简单电路》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基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为基础,为学生今后学习电学做铺垫。
在本课中,基本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通过夜晚的灯光引入课题“点亮小灯泡”,然后和学生讨论小灯泡是怎么亮的,当学生回答出“有电”之后,讨论“电”和“电流”的区别。提问点亮小灯泡需要哪些材料,得到电池和导线的答案之后,继续提问:“你对电池了解什么?”“导线中的金属丝是什么材料?”等。接着,出示二极管,提问,怎么点亮二极管,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之后到黑板上展示,提问共同点是什么,接着讨论电流的流向、从哪里流出,到哪里停止。第二个活动是点亮小灯泡。经过活动得出两个成功的方法。上台展示,在指出电流流向的同时提问,小灯泡外壳内部可能是什么结构,在记录表上画出来。最后播放小电机的视屏,说明电除了可以点亮小灯泡,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同时放映空调的照片,提问哪里是用电器,哪里是导线,哪里是电源。
上这节公开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锻炼心态,锻炼什么样的心态?自信自爱,同时正面指正。经过很长时间,我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人对赞美之词接受地总是比较容易,对苛责或者负面的评价总是比较抗拒,而且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心气比较高的人。那什么样的心态算是比较好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平静地面对各种缺憾,尽力改正的同时不伤害自己的内心。
就这节课而言,不足之处在于:
器材选取不当。首先,二极管选用的不好。二极管只能允许电流单向通过,对小学生来说太难,而且二极管的导线一根红,一根黑,容易给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思想,正如老张老师说的,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学生在后面点亮小灯泡的活动中,对导线感到疑惑,为什么两个都是红色,如果没有接亮,是不是导线的问题,而不是连接方法的问题?而且二极管的两根导线从下面并排接出来,学生容易思维定式,点亮小灯泡的时候会将两根导线都接在小灯泡下面,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电池盒用得也不好,在这个活动中,最好选用一节电池就可点亮的仪器。学生对电池盒其实不熟悉,使用的时候很浪费时间,对点亮小灯泡也没有太大帮助。而且一会用一会儿不用会让学生混乱。然后,小灯泡也不好,有的亮有的不亮,器材问题,没办法。最后,我把小灯泡剪开来,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内部结构,但问题是小灯泡内部出了金属系还有透明的、白色的固体。老师都很难看清楚,何况学生?还有老张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如给每个组学生配一个放大镜,便于观察。
教学环节。首先,二极管和小灯泡两个活动的顺序可以颠倒。原因一是先做二极管的实验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和困惑。原因二是后做二极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电路,这样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电流流过的途径。
教学内容。这里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二极管单方通过的特性,两根导线一根红一根绿是什么内涵,电流是怎么走的,电池内部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电池不能永远循环利用,点亮小灯泡的两个结构---闭合回路和电池,以及让学生辨认家庭中有哪些常见的电源、导线、用电器。这些内容一是难度比较深,二是广度太散。小学生的脑袋里装不了那么多东西,太凌乱学生自己搞不清楚,而且很难集中在教学重点上。
教态语言。在教态上,老师应该做到落落大方。问题在于与学生的交流界限很模糊。在学生面前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长期课题。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前我去班级和学生交流了一会儿,学生认为一个老师应该对他们严格,对有错误的学生惩罚,部分学生说现在这样挺好,我现在觉得他们只是想玩而已。以前我认为对学生不能太狠,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确实会蹬鼻子上脸,最近开始收常规,效果还不明显。在语言上,问题在于我应该关注学生想解决的问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由我提出问题。及时预设的问题是从其他几个班级总结过来的,也不代表我可以对学生托拉硬拽。另外,我的类比用得比较多。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没有用这么多,这次使用很多是因为我把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搞复杂了,所以要解释的问题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在科学课堂里遇到这种问题应该的解决方法是这个问题以后再学,自己回家查阅一下资料,我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之前有一节课,当我这样回答之后,学生露出了一个很不屑的表情。我想学生只是想要一个解释而已,并不是太深的道理,所以我才想出了类比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可能这样做是不对的,还要想想。
板书。老张老师说板书要精心设计,不能随便在黑板上乱写。板书的作用是让学生一看黑板就知道今天学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实本来是设计的,但是上着上着就忘了。意见中说,看我的课像是和中学生和大学生上课,不是小学生。回想一下确实有道理。还要改进。
总结来说,这节课的问题是从各方面提出的。要改进的也是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想法是,在学生点亮小灯泡之前,集体讨论把想法贴在黑板上。这个方法是我在其他七个班的上法。公开课上改变了一下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聪明,思维比较快,或许可以自己摸索出不一样的主意,还是应该谨慎一点。教研活动受益良多,多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