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19/3/7 12:27:25 1788次浏览 作者: 李菲
2月27日上午,科学组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教研的主题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午第二节课,王文娟老师执教一年级《水是什么样的》一课。王老师从一个有趣的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给出了四种液体,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感官能帮助我们判断哪一杯是水?学生热情高涨,利用多种感官寻找水。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视频、语言、操作演示等多种方法,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学生又进行了倒水和滴水的实验,并思考水的特点。整节课,学生活动有序,教师指导有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非常注重课堂组织,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课堂中能利用暂停活动、发放实验材料等方法调节课堂秩序。此外,王老师课前准备充分,特别是实验材料,经过了精心地挑选。比如,牛奶、白醋、糖水和水这四种材料,学生可以通过眼睛、鼻子、舌头等感官判断。同时,老师们建议,课堂中需要多关注细节。比如,学生倒水的实验,教师给学生的三个瓶子,形状相似,不容易看出形状的差异。在倒水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玩,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整节课实验较多,教师需要分配好时间,可以分组实验,也可以教师演示。
最后,教研组长李菲老师,传达了区教研组长会议精神。提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做了具体安排。
签到表:
研讨记录:
教学设计: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王文娟
一、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三、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 | 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 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 4、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 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 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7、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 9、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10、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11、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 学生代表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说说感受。 分组活动: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流动的方向。 讨论后得出:水会从高处往地处流动。 | 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
教学反思: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反思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王文娟
本周三在一(16)班开展了《水是什么样的》公开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预设要实际
之前在准备找水的环节时,我将学生预设的比较理想化,以为他们会一步一步运用各种感官找出来,但是在之前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会直接跳到最后一步,运用品尝的办法找水。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忽略了其他感官。但我在后来修改我的教案时,我更加注重教师的引导,把这个过程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进行,最后再加以强化,就可以达到我原本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带着目的的动手体验更重要
在科学课上,学生的动手体验很重要,但是带着目的的体验更重要。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动手实验,学生只是会觉得过程有趣,但是实验结束后的收获却没有。
江宁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题,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提高教研的实效。重点关注:“科学思维是什么?”“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推理、类比等思维活动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如何落实?”“如何激活有利于思维的情境,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有哪些策略发展思维能力?”“如何评价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目标
1.以“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主题,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参加区、市级教研活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教师在一起集体备课,研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艺术。
4.增强教师科研意识,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案例和论文,提高教科研能力。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评比,增强业务能力。
三、工作措施
1.认真组织科学教师学习教研室和学校制定的工作计划,领会精神,统一教学进度。
2.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本学期以“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落实教学的基本环节,尤其是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每次活动定好中心发言人,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地抓好此项工作,各年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共同切磋,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观摩优秀的课堂教学,深入分析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认真撰写教学反思。组织科学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踊跃向各教学刊物投稿。
5.开展校内基本功比赛和优质课评比,遴选出优秀教师参加片级比赛。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落实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安排。
2.确定本学期教研主题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落实各年级教学进度,按计划进行常规教学。
4.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王文娟,执教课:《水是什么样子》,时间:第二周,主持人:李菲)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二次培训。
2.遴选优秀教师参加片级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时间:第三、四周)
3.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时间:第五周)
4.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李菲,执教课:《叶和花》,时间:第六周,主持人:张骏)
5.安排教师参加片级基本功和优质课评比。(时间:三月底)
6.组织教师参加区级青年教师研修班活动。
7.安排教师积极撰写案例并参加比赛。
四月份:
1.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王子羊,执教课:《磁铁的两极》,时间:第七周,主持人:张建强)
2.继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张骏,执教课:《能量的转换》,时间:第八周,主持人:余逆梦)
4.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时间:第九周)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邱绮晖,执教课:《认识常见岩石》,时间:第九周,主持人:王子羊)
6.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
7.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黄璐璐,执教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时间:第十周,主持人:邱绮晖)
五月份:
1.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张牧文,执教课:《运动的方式》,时间:第十一周,主持人:黄璐璐)
2.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级基本功比赛。
3.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王林杉,执教课:《这里面有空气吗》,时间:第十二周,主持人:张牧文)
4.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时间:第十三周)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冯阳,执教课:《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时间:第十三周,主持人:王林杉)
6.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
7.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者:余逆梦,执教课:《神经》,时间:第十四周,主持人:冯阳)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研修班活动,参加结业考核与结业典礼。
2.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时间:第十七周)
3.组织学生复习,进行期末考核。
4.检查五认真工作,整理归档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