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当前位置:首页>课程教学> 文章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报道(一)

发布时间: 2020/6/8 8:05:49 760次浏览 作者: 詹霄霄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6月5日上午,南京市教研室举行了“动手做”的线上教研活动。二年级组的数学教师们都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认真学习。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节精彩课例,以‘动手做’为载体的学习设计探寻”,挖掘“动手做”教学内容的潜在价值。动手做包含三个方面:1.动手做的目标从经历走向经验;2.动手做的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3.动手做的交流从隐形走向显性。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郑雪凤老师展示了《有趣的方格游戏》,在这一活动课中,充分体现了“动手做”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通过游戏“俄罗斯方块”引入,了解基本图形;接着让学生经历动手“添一添”和动手“减一减”的活动,体会方格数不同,周长数可能不同。最后通过活动环节动手“巧拼图形”,体会周长不变,需要增加的边数和减少的边数相同。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的刘媛老师展示了《玩转三角数图》,在这一活动课中,刘老师已游戏为载体,通过动手探索三角数图规律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首先通过观察,知道数学规则;接着通过动手试一试,摆一个三角数图,得到“以一个数为基准,从1开始有序试验”,学生的思维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有了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优化,从最小的数分,可以更快。最后一个活动,学生发现规则不行了,探寻到规则中的缺陷,进一步概括归纳为,三条边是3个偶数或者2个奇数和1个偶数时才能成立。从已有的解决问题中跳出来,发现不合理性,打破已有经验。

最后范韦莉老师分享了“动手做”课程价值与学习设计,详细讲解了“动手做”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价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桑坤老师分享了“动手做”的目标及教学实施建议,详细讲解了:1.“动手做”素材的特点。2.不同年段“动手做”的不同要求。

二年级组的数学教师不仅仅认真听课,青年教师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希望将这次听课学习的经验融入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去。

田子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多次编写了“动手做”的学习环节,每一个年级都有接触。不同年段“动手做”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编排上更加符合不同年段学生学习的心理,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做”此项任务帮助学生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思维的进阶,让学生“从模糊地学”到“专业地学”,经历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动手做”的环节,殊不知这样就忽视的“动手做”的课程价值。一年级课例《玩转三角数图》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概括、归纳优化、合理思考的能力,此课例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行与思。三年级课例《有趣的方格游戏》丰富、有层次、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思维。“动手做”,让教学目标从经历走向经验、让教学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让数学交流从隐性走向显性,让学生的思维可见、有物可参。

詹霄霄:这次的教研活动围绕“动手做”这一主题,我理解了动手做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事实,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手段;还可以渗透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游戏成为一种载体和平台。在《有趣的方格游戏》这一课中,虽然只是书上最后一道操作题,但是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让小方格充满了大智慧。老师通过“俄罗斯方块”游戏让学生认识了很多基本图形,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添方格”和“减方格”,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方格数不同,周长可能不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思维就产生了变化,并进一步优化,辨析新学的知识。在《玩转三角数图》这一课中,以游戏为载体,通过探索三角数图规律的模型,融合一年级学生“数的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基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于表征概括能力不强,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进而有序概括,通过动手做操作,不断归纳优化。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有收获。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一定的活动课,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将探索发现的这一精神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魏彤:观看了“以“动手做”为载体的学习设计探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视频,感触颇深。桑老师的《“动手做”,儿童思维进阶的“云梯”——“动手做”的目标及教学实施建议》让我收获很多。桑老师主要通过“动手做”的意义、“动手做”过程中的核心目标、“动手做”教学素材体系、“动手做”教学设计的实施建议这四个方面展开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桑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实例穿插在各个板块中,生动形象,让人可以很轻松的抓住讲座的核心内容,并有所思考。“动手做”是学生认识事实、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渗透思想、积累经验的载体和平台。在第二部分中,桑老师提到“动手做”过程中的核心目标包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思维进阶。在第三部分中,桑老师具体提出了不同年段“动手做”的不同要求。低年级阶段要具体明确,提供材料;中年级阶段要有框架式计划,注重尝试与探究;高年级阶段要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验证。在最后,桑老师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四点实施建议:设计教学预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关注核心问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建立表征联系、重视思维留痕;利用多种方式、促进思维进阶。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挖掘“动手做”教学内容的潜在价值,促进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经验和感受。

刘佳佳: 在今天的空中教研活动中,我对“动手做”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学生数学思维“有物可参”,自主探索地进行数学学习尤为重要。在我们苏教版教材中,“动手做”板块是其特色,也是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六年级,它包含了不同的任务类别,但其特点是非常规,深层次,具有复杂性等,需要考察学生的内里性知识,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学习到了几点。首先,在“动手做”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向性地教”,关注学生操作的细节等过程,这样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以便提出明确的评价机制。其次,要让学生“从模糊的学”到“专业地学”,明确学什么,怎么样以及大概设定学习效果。最后,要实现从“教学过程”到“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在知识得到了外在的此次教研活动中也观摩了几节课,让我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间接得到了实践,受益匪浅!

王婧秋:疫情当下,第一次以观看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桑坤老师的《“动手做”,儿童思维进阶的“云梯”——“动手做”的目标及教学实施建议》让我耳目一新。儿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原始经验、再生经验、再任经验、概括经验、参与活动、经验图示。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不代表他就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因此,作为数学教育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做”中将经历变成经验。在“动手”的过程中的问题出现让学生产生解决的意识,让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体验,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共同体。“动手做”的内容一般没有明显的解题路径,没法套用现有知识,不是算法化的复杂思维,从而实现思维进阶。这节教研课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数学教学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静结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口眼手脑的综合学习,让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清楚,“做”的明白,想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