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大街校区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 2020/12/11 17:05:35 500次浏览 作者: 郭庆英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数学 组长: 郭庆英
一、活动主题:
《9加几》教学研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对郭永宁老师执教内容进行分析并研讨,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2.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9日
活动地点:
一(3)班
参加对象及人数:
上元大街校区一年级数学教师7人
二、研讨记录
郭庆英:各位老师好,本次是由郭永宁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组内公开课《9加几》,下面由郭永宁老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教学思路。
郭永宁: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前设计三个闯关题型,给孩子铺垫,孩子很容易理解。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郭庆英:下面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或建议,我先说。
陈慧:《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
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赵永军:郭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微课程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王晓红: 在新授课教学中,郭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试听的美的感受,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9加几时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多种算法,如9﹢5可以数一数;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用9先加1再加4可以(凑十法)。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它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算法多样化”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只要学生愿意互相交流,老师就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交流结束时,同桌之间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互说。教学中,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
赵国平:整堂课郭老师始终围绕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来展开教学。首先以问题引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列式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9加几怎样算?引入算法的探究。然后让学生 “独立思考,探索算法“,通过让学生借助学具探究9加几的算法,帮助学生直观建立表象,提高思维能力。再通过“交流算法,讲清算理”环节,让学生解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让学生自己去交流、比较、反思和感悟各种算法,引导学生经历了由借助小棒解释算法、借助框架图说算法,脱离图看算式说算法的过程,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有效地追问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优化,总结方法”。凑十法是计算的基本方法,在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通过比进行优化掌握“凑十”的基本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张老师很注重突出基本算法的展示,在学生说出“凑十法”后,让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复述和借助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牟习文:郭老师在教学起始阶段,首先出示了10加几的有关例题,再次让学生体会十加几就是十几。通过这里的复习,为学生在后面用凑十法创设一个知识的平台,从而顺利引导学生的拆数凑数,张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表扬学生的用语。张老师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顺利,可见张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密的准备,对课堂也有了个比较完整的预案。
郭庆英: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让在座的所有老师有所收获。今天的备课组活动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教学中能多思考、多反思,让学生能更好学习应用知识,谢谢大家!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