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 2021/11/9 16:30:00 546次浏览 作者: 黄俊
“双减”之后我们的备课变成什么样了?我们都知道,我们中高年级语数英每天家庭作业的总量应当控制在一小时,当然这个时间是针对大部分的学生,那么留给我语文学科的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势必要求我们要把一些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那么我们的语文作业就由原来的作业课后完成变成了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个部分构成。“双减”之后,我们现在尝试就是将相关作业的内容和作业的完成渗透、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备课当中。
一、结合——动脑、动口与动笔相结合
除了传统课堂上动脑与动口,课堂上我们将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动笔,这里的动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思考过程中的批注,而是切切实实对作业练习的完成。课堂动笔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可以是课前几分钟的基础巩固,也可以是旨向核心目标与语文要素的问题的解决,还可以是的课程尾声思维拓展小练笔……以许慧老师《竹节人》这一课为例,补充习题上就有一个表格题,其实就是对本单元根据不同阅读目的,关注和采用不同的内容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我们就把这样的表格直接融入我们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打开补充习题思考完成并交流反馈,可能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的程度不同,在交流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增补,这样不仅提高的学生倾听的效率,也随堂将这一项比较困难的作业完成。在备课中,我们就将这些作业设计以时间为单位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成为我们教学备课的一部分,给我们的作业进行定量,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整合——精简教学设计,精选作业内容
1.精简教学设计
双减之后,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不再是40分钟的讲读互动,我们努力改变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我们的要求是下一个同学的发言要建立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可以反驳,可以补充,也可以总结。我们改变学生课堂上的话语方式,不断打磨老师的评价。
课堂上话语方式的改变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可以用上“我认为/猜测/得出/假设”;在对他人的见解进行完善时,用上“我补充”,而在对他人见解进行驳斥时,用上“我纠正/不这样认为/不同意你的观点”;还可以用“我总结”这样的话语范式对几位同学的见解进行归纳。
教师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
在对学生互动交流评价的时候,教师会给予更加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例如对学生发言有没有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或者对学生发言的思维路径给予总结、赞扬或者是建议,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此,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简设计,精心设计话题或学习任务,提出开放的、学生有的说、有探究价值的、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互动话题。我们一至六年级各备课组,反复研读教材,精心设计了适合生生互动的话题,有话题引领课堂并辐射开来,充分预设,在探究、互动交流,学生学习的质量大大提升了。
2.精选作业内容
精选作业内容,我们有三不做:机械重复的练习我们不做、同类练习反复的我们不做、与本课教学目标、核心要素相偏离的我们不做。(PPT出示相关不做题目的示例)那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当精选什么作业给孩子做?我们大致将我们的作业分成三种类型:基础积累类、能力达成类、拓展延伸类。
(1)基础知识类示例:看拼音写词语、字音的选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再以《竹节人》这一课为例,《练习与测试》与《补充习题》中的基础知识的练习,我们就选择了《练习与测试》中的练习,语文教学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那么在作业巩固环节,如若也能实现一致,便是将这一理念理念扎实的落地生根。如果遇到核心词汇没有完全覆盖的情况,我们可以以听写的形式进行适时的增补。当然,同样是基础知识类的作业,我们也要兼顾学生的年段特点。三年级孩子刚开始第一课时当堂完成看拼音写词语有困难,我们可以下一课时复习导入完成相关练习上这一类型。但是高年级孩子完成这类作业的安排可以更灵活。还是以许慧老师执教的《竹节人》为例,建立在学生课前预习写过生字的基础上,课堂出示习字册,了解学生对“丧”“颓”“凛”等生字的掌握可能存在困难,安排学生再写一遍加以巩固,将每一遍的练写落到实处。再如,王宁老师执教的《猎人海力布》一课,第一课时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后,立刻安排了孩子完成看拼音写词语加以巩固,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设计是适切的。
(2)能力达成类示例:以《观潮》一课作为示例,我们在精选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创编。
(3)拓展延伸类示例:以《走月亮》一课为例,再读一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通过拓展延伸类的练习实现作业的分层。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来说,可以是优美生动句子的积累,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是模仿的再创作。
我们每个年级都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接单元语文要素,以课后习题为抓手,针对普遍学情,筛选和研制出任务层次分明、容量适中、训练效果好的作业。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融合——教、学、评一致
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很难将所有作业都在课堂完成,课后的作业我们怎么有效指导呢?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备课中除了精选作业,我们还将学生即将要进行的作业练习融入我们教学之中,以其他教学活动的形式与作业勾连,以此缓解学生真实作业的情境下的难度,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
我们以四上《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为例,《补充习题》中的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需要学生找到几组近反义词。不加思考的选练评讲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耗时耗力第一件事,了解近义词反义词也并非本课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研读文本的时候再往前走一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要求我们“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句,语言表达上太特殊了,其他文本中很难见到。学生在针对这句话谈神话故事的神奇,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关注这句话的表达。同学们,你们看这句话中有些词语非常特殊,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标记,进而画出意思相反、相近的词,再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这样的神奇,这样一道题目一下就转变成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抓手,不仅能帮助学生感受内容表达的独特,更能帮助学生读出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备课过程中这样有意识的渗透,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作业的难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之后的练习评价有机融合在一起。
“计时定量”“整合精选”“融合渗透”,我们还在思考与探索的路上。
撰稿:蔡文璨
校对:黄俊
审核: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