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八)
发布时间: 2022/11/17 14:40:49 432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在探究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
为共同研究科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促进实小研修片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江宁实验小学于11月16日上午,聚焦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开展了主题为“在探究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的集体教研活动,来自江宁实小、觅秀街小学、东吉湖小学、江宁小学、铜井中心小学、陆郎小学、滨外学校、岔路学校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四节研讨课,课后进行了集体研讨。江宁实验小学的张牧文老师执教《地表雕刻师》、觅秀街小学的刘新海老师执教《人的呼吸》、东吉湖小学的李玉秀老师执教《点亮小灯泡》、陆郎小学的郭彦松老师执教《常见的岩石》。
第一节课是由江宁实验小学的张牧文老师带来的《地表雕刻师》。张老师以一段地球上美丽的地貌风景视频导入,以“地球诞生至今,这些地貌一成不变吗”为桥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自然力量改变了它们?”之后,张老师出示一张撒哈拉沙漠中的大岩石,引导学生在观察岩石的外形特征后,思考是哪一种自然力量改变了它,接着,通过阅读撒哈拉沙漠中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根据文字资料获得更准确的证据,将改变地表的自然力量聚焦在温度变化和风上。接着,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模拟材料、模拟原型以及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模拟实验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并反思了模拟实验中,与自然环境不同的部分,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模拟实验加快了岩石破碎的过程,在大自然中,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最后,张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学习了冰川、水、生物因素等能够影响大自然的力量,形成了对地表雕刻师更加全面的认知。
第二节课是由觅秀街小学的刘新海老师带来的《人的呼吸》。刘老师首先通过热身小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的呼吸”,接着抛出关键问题“吸入的气体,去哪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对于吸入的气体先后经过哪些器官有许多不一样观念,刘老师用这种方式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接着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修正自己的观点,重构学生的科学观念。之后,刘老师又抛出一个关键问题:“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并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打气筒中打出的空气则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便可以据此推测,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并不相同。本课教师充分利用了巧妙的实验材料,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课是由东吉湖小学的李玉秀老师带来的《点亮小灯泡》。李老师使用电动小风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电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电池,发现不同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观察导线,发现导线外部是绝缘的塑料皮,内部是导线的金属线;观察小灯泡,发现灯泡底部和四周的金属外皮都可以导线,灯泡上部的玻璃不可导电。之后,通过关键问题“怎么连接能让小灯泡来亮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电路元件的材料和性质,推测其功能和用途,自主连接电路,接着通过实验验证并修正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分析各组电路图,总结通路的正确连接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电路正确的科学观念。李老师在整节课充分关注前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将得到的信息作为证据,不断修正观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
第四节课是由陆郎小学的郭彦松老师带来的《常见的岩石》。学生通过1-3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观察并描述物体外部特征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使用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郭老师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岩石,接着通过讲解岩石的内涵,引导学生辨认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之后出示四种典型的岩石,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的哪些特征,之后,郭老师细致地指导学生使用感官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岩石典型特征,切实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节课后,诸位老师围绕四节课各抒己见。李菲老师指出,四节课均关注了学生的前概念,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了将获得的信息作为证据,依此形成更科学的观念,体现出四位上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本次活动,基于“在探究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的主题,汇集了实小片各位老师的经验智慧,聚焦思维训练,推动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历程优化设计研究,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共识,提高了教研实效。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