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童年足迹,追寻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2023/11/15 9:20:10 作者:无 浏览量:293次
丁雪飞名师工作室·报道
探寻童年足迹,追寻育人价值
——“生命哲学视角下小学高阶课堂的创新路径研究”之
“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研讨活动(七)
2023年10月13日,江苏省特级教师丁雪飞名师工作室本学期第二次“专家进校园”活动如期进行。江苏省小语会副秘书长、人教社统编教材培训专家芮琼老师莅临指导,丁雪飞工作室成员及江宁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本次教研。
方露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方老师伴乐欣赏一组水墨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水墨画。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后,方老师带领重点欣赏了溪边钓鱼图。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在老师启发感染下,学生用一个字来形容溪边这幅画。读出了垂柳的美,读出了溪水的美,读出了溪水染绿人影、蜻蜓立于钓竿的静态美,读出了鱼跃人欢的动态美。读出一绿一红搭配之美,动静转换之美。学生一遍遍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诗句之美、童年之乐。课上,有娓娓导入:“今天老师带来几幅水墨画,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有明确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诗中钓鱼的孩子,你会……”;有赞美启发:“哇,多美的画面啊,你能读一读吗”;有词语赏析:“能不能把立换成站或者停?”
第二节课是由谢舒怡老师执教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玲玲的画》第一课时,这堂课在丁校的细心指导下不断完善。谢老师先引导孩子观察画的古文字导入,再以“玲玲”这个形声字的汉字特点引出课题,揭题后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趣,引发孩子对玲玲画的那幅画的好奇,从而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在整体感知环节中,谢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调动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发现玲玲的画前后是有变化的,并让孩子在自读中思考玲玲的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前后有什么变化,语言表达的训练水乳交融。接着,谢老师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发现玲玲的心情从得意变成了满意,并针对学生的难点相机指导,随文识字。最后进行复习巩固,指导书写,谢老师通过讲解“幅”字的字形字义,引导孩子识记汉字,最后指导书写“奖”字,通过练习—讲评—练习这三个活动,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的书写。
两节课的呈现,得益于丁校的倾心指导。课后,丁校和芮琼老师对这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芮老师肯定了工作室在丁特的引领下不断深入,教师们也在不断成长。肯定了这节课对课文的研究非常深入,朗读很到位,脉络清晰,板书富有逻辑性。芮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她觉得这节课里面动静画面的认识,绿和红的认识可以在画面中体会,要紧扣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让单元语文要素落地。老师可以在欣赏完一组水墨画后,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水墨画,让生说说水墨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诗是水墨画,它和水墨画之间有什么关系,要紧紧扣住水墨画特点,寥寥几笔,简约凝练,赏读溪边这首诗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朗读想象画面,丰富画面。和水墨画结合起来。简约凝练。要引导孩子欣赏诗中美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丁校认为,课堂永远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师永远要有底线思维,关注每一个,紧扣课文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被动走向主动。对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汉字教学,随文识字,正确进行汉字教学。更要关注孩子的朗读,寓识于读,识读同步,让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在朗读中突出单元课文教学重点。
两位专家的指导令在场的教师获益匪浅。“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改变教育关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在“主导”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需求的满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会更加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从原本的“教师、教材、课堂”向“学生、收获、体验”递进,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撰稿:谢舒怡 校对:方露 审核:丁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