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长信箱
  2. 微信服务
  3. 掌上校园
  4. 校园视频
  5. 教育云盘

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三)

发布时间: 2025/3/11 16:12:26 7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实践探索(三)

——以直观显本质,以探究促思维

深耕课堂研无止境,聚焦素养聚力前行。为进一步探索科学探究的直观化路径,推动 “双螺旋结构”课堂的深度实践,为参加江苏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做准备。2025年3 月11日,我校小学科学组开展了主题为“以直观显本质,以探究促思维”的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冯毅老师、南京市小学科学教研员杨健老师、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刘德云老师莅临指导王子羊老师第三次执教《热对流》,北京东路小学何东老师执教《水受热以后》,全体科学组教师参与观课研讨,共探科学课堂的优化之道。

直观化探究:让科学现象 “看得见”两节展示课均以“具象化探究”为核心,通过创新材料与工具运用,让抽象的科学原理成为可观察、可分析的直观现象。

王子羊老师的《热对流》一课,在前两次研磨基础上,将“高锰酸钾的显性化运用”作为突破点。课堂中调整实验装置让学生从侧面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轨迹,明确 “证据的可见性对论证的重要性”。在探究环节,王老师增设“水流方向标记”任务,让学生用彩笔标注紫红色水流的路径,将动态过程转化为静态记录,便于后续分析

0e0bb629284a89c9c676b8d8850afda c6e169aa37ee9097c50ba0b35440a1e

何东老师的《水受热以后》则借助技术工具实现“数据可视化”。课堂以“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如何变化?”为核心问题,为每组配备电子温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学生将传感器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屏幕上实时生成温度变化曲线当冰未完全融化时,曲线始终保持在0℃冰完全融化后,曲线随加热时间逐渐上升。何老师引导学生将 “温度曲线”与“冰的状态变化”对照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冰融化时温度不变”的特性,更初步感知“状态变化与能量传递”的关系,实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 的跨越。

5140a71c4065fcdf89cd73ad4531128

专家引领:探究直观化的实践要点课后研讨中,三位教研员结合课例深入剖析,为科学探究的直观化设计提供专业指引。他们首先肯定两节课的递进价值,指出《热对流》通过材料改进让现象更清晰,《水受热以后》借助技术让数据会说话他特别指出,直观化设计需避免为直观而直观,要引导学生思考高锰酸钾能显示水流,初步理解标记物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同时,南京市教研员杨健老师指出,科学思维的培育可以借助电子科技, 但不能全部依赖科技,要回到科学教学的本质当中。江苏省教研员冯毅老师从课程理念层面进行总结,提出直观化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看到答案,而是让他们看懂过程,让学生在差异中思考,将直观现象与深层原理关联。

da0c2447b2571011ecf498524d41ebb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两节课例与专家点评,让教师们对如何通过直观化设计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续,科学组将继续围绕材料创新技术融合等方向深入实践,让科学课堂既“看得见现象”,更“想得到本质”,在探究与思维的双螺旋上升中,扎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