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组活动报道(四)
发布时间: 2025/3/20 16:13:55 7次浏览 作者: 张牧文
小学科学“双螺旋结构”课堂实践探索(四)
——深耕生活经验,打磨优质课堂
教学研磨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经之路。为助力王子羊老师备战江苏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3月19日,我校小学科学组再次聚焦《热对流》一课开展校内研讨活动。江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刘德云莅临指导,全体科学教师参与观课与打磨,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探索中,推动课堂向“扎实、灵动、高效”进阶。
锚定生活:让科学探究从真实经验出发。基于前几次教研对“直观化探究”、“科学论证”的实践基础,本次王子羊老师的授课进一步强化“生活经验与科学原理的联结”,通过“透明玻璃缸”这一新材料创新教学设计。课堂开篇,王老师不再直接呈现“烧开水”的单一情境,而是拿出长方体透明玻璃缸,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提问:“在玻璃缸不同位置加热,里面的水是怎么变热的?”这一设问迅速激活学生的生活感知,大家结合“靠近暖气时先热脚”、“空调装在高处却能让全屋变暖”等经验展开猜想,并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流可能的运动路径”。整节课的环节设计始终紧扣 “生活-探究-应用”的逻辑,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科学原理的实用性,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知闭环。
聚焦打磨:在研讨中明晰优化方向。课后,教研组围绕 “如何让生活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概念建构”展开深入研讨,刘德云教研员的点评为磨课提供了精准指引。优质课的魅力在于深入浅出-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搭梯子,让抽象的科学原理落地。玻璃缸的引入、生活情境的贯穿让课堂有了‘烟火气’,建议在猜想环节增加生活经验分享时间,让学生多举例见过的液体流动现象,为后续探究铺垫更丰富的感性基础。李菲老师结合学生表现提出建议,要引导学生区分热传导与热对流的不同,避免概念混淆。
本次磨课活动通过对“生活经验融入课堂”的聚焦与打磨,让《热对流》一课的教学思路更清晰、环节更扎实。王子羊老师表示,将吸收研讨建议,进一步优化“生活情境的启发性”和“概念建构的逻辑性”,力争在省优质课评比中展现精彩课堂。
撰稿:张牧文
校对:郭永宁
审核:张 骏